美国选举新闻万花筒 假新闻与类作者

网路解构传统媒体霸权是上世纪的事,社群媒体连结创造出同温层,传统读者和电视观众融入网路世代,在相同议题上取暖,造就了隐形的数位「村落」。村落里的居民有相同信仰,有文就有读者,都是意见领袖。「假新闻」于是在同好间流传,直到有人真的相信,还闹出了事。

美国男子威尔希(Edgar Welch)误信网路流传的假新闻,落败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蕊.柯林顿(Hillary Clinton)阵营虐童,地点在华盛顿的彗星乒乓(Comet Ping Pong)披萨店,愤怒的威尔希持枪闯入挟持店员,成了头条新闻。

威尔希让全美正视假新闻的严重性,自由派媒体质疑假新闻影响了总统大选结果,总统当选人川普(Donald Trump)支持者反驳,认为川普才是主流媒体造假的受害者,假新闻议题毫无意外沦入意识形态的辩论。

全球宗教领袖和政治人物都严肃看待假新闻的深切影响,不仅新闻业如临大敌,民主制度也受害。

台湾出现假冒身分的作者出版牵连历史感受的调查著作,结果大受欢迎,但身分揭露后让读者很受伤。

事实查证是新闻和出版业采访或调查后的首要工作,但造假与半虚假的报导与研究无所不在。

报导科学的记者奥伦斯基(Ivan Oransky)与马卡斯(Adam Marcus)指出,无论是政治、娱乐或科学报导,记者不查证就得面对指正。但所谓假新闻的核心在于,有些出版内容大部分都是垃圾,只有小部分是真相,这在科研界中更为严重,许多论证不足的研究结果被美丽的糖衣包装。

但政治新闻还是最多读者诟病的报导项目,以美国为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调查指出,32%的受访者认为政治报导经常被捏造,39%认为有时被捏造;51%认为政治报导经常不正确,27%认为有时不正确;不过多数受访者认为有信心判别新闻真假。

热中政治和社会议题的美国网友,在网路上就以偏概全,以及选择性解读政治人物发言与文件的报导,特别是就川普发言与贴文的新闻,是否也属于假新闻吵翻天。暂且不论依媒体立场或读者喜好撰写的报导属性如何,许多捏造人事时地物的消息在网路上流传,已影响社会正常运作。

社群媒体不认为他们属于「新闻媒体」,也不该检视或编辑使用者的文章。脸书(Facebook)营运长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表示,脸书上流传的假新闻没有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但脸书仍设定网友举报机制,川普最爱的推特(Twitter)也发起打假行动。

假新闻的模糊地带广泛,保守派布莱巴特新闻网(Breitbart News Network)是激起川普支持者热情的重要管道,选举期间像机关枪般轰击希拉蕊.柯林顿。不过布莱巴特爆红,和「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纽约时报」(NYT)等自由派媒体一面倒支持民主党,毫不留情批判川普有关。

长期在保守派媒体工作的前布莱巴特新闻网驻华府记者郝利(Patrick Howley),对政治充满热情,以揭发真相为使命。他在选举期间写了数千篇抨击希拉蕊.柯林顿的报导,如今他认为布莱巴特新闻网箝制记者空间而离去,但对抗自由派的意志坚定。

美国媒体立场泾渭分明,年轻世代充满要求改革的怒火。传统媒体无法为单一议题奋战,结合政治社会运动的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类作者」具有「真记者」身分,不避讳以达成目标为使命,但误导性报导经常过了头,成了假新闻。10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