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邦利率40年历史回顾 大幅升降息原因总整理
美联邦利率40年历史回顾 大幅升降息原因总整理。(图/新华社)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今天展开货币政策会议,市场认为联准会恐一口气升息3码。金融理财网站Bankrate整理出美国联邦资金利率过去40年升降历程,并分析利率大幅变动的背景因素。
Bankrate专文指出,美国联邦资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近来不断调升,但回顾历史仍处于低点。部分原因是这项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设定的关键借贷基准,在过去16年一直低于历史平均值。
事实上,这段期间美国联邦资金利率曾有长达9年时间都处于趋近于零的最低目标区间,首先是2008年到2015年,然后是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
但美国联准会设定的利率,也曾在1980年代初期调升至20%的高点。
● 1981至1990年:联准会对抗「大通膨」
美国联邦资金利率从未像1980年代如此之高,其中大部分原因是联准会想要对抗通货膨胀问题,通膨率在1980年飙升至有纪录以来的最高峰14.6%。
结果,联准会做出一些似乎跟预期相反的的事情,它制造了一场经济衰退好让物价下跌。
1980年1月,美国联邦资金利率为14%。到了1980年12月5日,美国联准会官员结束电话会议时,他们将利率区间大幅上调2个百分点来到19%至20%,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点。
然后联准会开始大幅降息,首先在1982年11月2日降到13%至14%的目标区间,然后在1982年7月20日降到11.5%至12%。经过一些波动之后,从1984年11月迄今,联邦资金利率都没有超过10%。
在这10年期间,联准会官员不是把利率缓慢且逐渐往一个方向调整,而是经常大幅升息,然后大幅降息,之后又大幅升息。
● 1991至2000年:葛林斯潘时代
美国联准会在大通膨时代经历了动荡的几年后,时任联准会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面临一段相对平静得多的时期,但这并不是说他领导联准会近18年时间中没遇到应有的挑战。
从1990年8月开始的8个月经济衰退之后,葛林斯潘等美国联准会官员设法将联邦资金利率一路调升,直到2000年5月的6.5%利率目标,这是该时期的最高点。联邦资金利率曾在1992年9月降至3%,是1990年代最低点。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迹是美国联准会首次实施「保险」降息,这代表联准会降息是为了给经济带来额外提振,而不是为了因应衰退。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就是这种情况,当时金融体系面临俄罗斯债务违约、大型对冲基金倒闭等一连串不利因素。
● 2001至2010年:网路泡沫、911恐怖攻击和2008年金融危机
2000年代是美国联准会迄今为止最具有节奏的时期,当时联准会遵循紧缩和放宽利率的明确周期。
2000年代初期,科技类股的股市泡沫破灭后,引发了一场经济衰退,又因911恐怖攻击而加剧恶化,当时联准会降息多达13次,利率来到1%的低点,对于那些记得1980年代利率的人们来说,这个利率区间可能难以想像。
随后,美国联准会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成功升息17次,所有这些升息都是渐进式、每次幅度1码,逐步调到5.25%。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和随之而来的大衰退,经济状况这才猛然踩下刹车。美国联准会随后做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即是一次降息100个基点至趋近于零的利率区间 这在当时是联准会史上最积极的经济救援行动之一。
● 2011至2020年:从大衰退和疫情流行中复苏
美国联准会无法摆脱2010年代的零利率,就像它无法摆脱毁灭性的经济衰退一样。
2008年至2015年,联准会官员将联邦资金利率维持在趋近于零的最低目标区间,之后他们每次只升息1码,2016年升息1次,2017年升息3次,2018年升息4次,而达到2.25%至2.5%的目标区间。
面对不温不火的通货膨胀和放缓的经济成长,美国联准会还在2019年决定降息3次,以带给经济新的提振,类似葛林斯潘在1990年代的「保险」降息。
但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到来,开启了另一段趋近零利率的时代。随着经济减速,2020年3月联准会在13天内的两次紧急会议,大幅降息至趋近于零的目标区间。
● 2021年至今:通膨问题回归
美国联准会在今年3月升息1码,为2018年以来首次升息。联邦资金利率于2020年至2022年长达2年时间维持在趋近于零的区间,让美国经济有时间从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联准会又在今年5月的会议升息2码,这是2000年以来最大升息幅度。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货币政策学者萨姆纳(Scott Sumner)表示,就像联准会官员在1990年代担心通膨问题一样,联准会可能在2020年代初期担心通膨率过低。
萨姆纳提到,从许多标准来看,完全不同的美国联准会正在掌舵,这代表联准会官员不希望透过类似1980年代的激进、波动性大幅升息来抑制通膨问题。(译者:陈彦钧/核稿:林治平)1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