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公園將改建 《做工的人》作者憂:穩定生活的無家者被迫流浪他區
台北市万华区艋舺公园周遭有不少街友聚集。 联合报系记者钟维轩/摄影
台北市艋舺公园改建案,预计今年底发包,并于2025年动工。《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在社交平台表示担忧,首先是改建期间,原先在艋舺公园稳定生活的人会流浪到其他地方;再者,相较于台北车站、西门町的街友,艋舺公园的精障者、弱势年长者街友占较高比例,工作较不稳定,需要的是救济和医疗。
作家林立青在个人脸书专页发文表示,他推测艋舺公园的改建案对在地居民而言可能是焕然一新的机会,然而他身边的社福单位皆担心,原先在艋舺公园稳定就医、打零工、生活的人,会在改建期间流浪到其他区域,而这些大量外溢的无家者如何掌握与辅导,对林立青与其他NGO组织也是一项担忧。
「眼看台风下雨,接下来的天气将转寒,我也担心起来」,林立青透露,几个社福单位呼吁在艋舺公园改建期间设立安置庇护居所,或者采取短期安置、一日型住宿地点,但他没看到成效。
林立青也补充,艋舺公园周边的街友问题在近几十年间已有改变,从疫情前的破百人,至今年剩约80人。
针对艋舺公园街友的特殊性,他指出此地街友是精障者与被抛弃弱势年长者的比例,较台北车站和西门町高,这些在艋舺公园的街友工作不稳定,或者是继承父母行乞,因此林立青认为需要救济与医疗介入。
有在地方公家机构工作过的网友表示,「我在市政府社政单位待过,一看单位人员编制,就知道喊了好多年以『脱贫』取代『济贫』的政策根本没办法落实。举例我曾负责一个区,主要的工作就是社会救济,个案量大约一千六至一千七。单单是审核各种社会救助的个案,就可忙到没日没夜加班且全年无休,整个工作环境的扭曲与公务员自身的被驯服和彼此压迫」。
也有网友对于改建案表达看法,「改建啊…鲜少有温度的」、「终究还是要拆除改建,无家者是地方事务,如果没有跨辖区需要协调的工作,或地方政府主动寻求协助,中央卫福部是不会主动来介入的」、「只能祈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