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老将谈转型:「一定要跨界」
陈来助指出,台湾投资面板厂的时间早在1999年开始,当时从日本技转,从3.5代线进入,其后随着破坏性创新、笔电的应用兴起,台湾面板产业也跟随着PC产业蓬勃发展。后来生产线是带往更大尺寸的4代线投资,应用也拓展到12吋、13.3吋、乃至14吋、15吋、17吋的监视器市场。日本虽然有显示器技术,但是没有继续投资新厂,慢慢地淡出了面板产业。
其后6代线开启了电视应用,台湾和韩国面板厂陆续盖了7.5代线、8.5代线。随着应用创新,而且产品面积愈来愈大,消耗的产能也愈来愈多,逐渐形成现在的面板产业规模。
陈来助进一步分析,但是大陆厂商从8.5代线切入面板产业,第一代的8.5代线在台湾,到了大陆投资的时候已经是第三代设备,这些新一代的设备被台湾面板厂和韩国面板厂调校过、性能更好,同样的设备,面板可以做厚、也可以做薄,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生产速度也比较快,总而言之就是生产效率比较高。台湾和韩国的TFT LCD面板厂都是老工厂,生产效率比较差,更不用谈8.5代以下的旧世代生产线,无法跟大陆面板厂竞争。单纯从产业角度来看,他们设备比较新,生产效率高。更不用说大陆面板厂背后有政府财政支持,又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做为后援。
台湾8.5代线以下的产能面积非常大,要转型得要想想有什么应用可以来填产能。面板的优势是面积大、而且制程较简单,但是要很精密很难,转做半导体不容易、而且成本更高。设法「弯道超车」,抢一些新应用商机,不论是医疗、车用等等,虽然成长大,但是市场规模相对比较小,而且吃掉的玻璃面积也小,贡献有限。
陈来助直言,现在大家在搬产业链,做这、做那要转型,其实要重新盖一个家,也就是建构新的产业链才是创新,但是创新往往要十年才会有结果。钙钛矿太阳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消耗玻璃面积,而且不用光罩、没有黄光制程,制程比TFT LCD制程容易。多一个雷射制程,长薄膜、要清洗,又跟面板产业链很类似。全世界同时具备半导体、太阳能、面板产业的只有台湾、大陆、日本和韩国,有发展的优势。所谓跨界,最重要是要创新、重新定义产业。在钙钛矿技术,大家都从起跑点出发,我们又有设备、制程优势、材料不受制于人。在讲净零碳排的未来,再生能源产业是重中之重,台湾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