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大选检讨报告 三个面向提方向性建议

政治中心/台北报导

民进党中执会22日通过「2012大选检讨报告」,就本次选举从选战总体策略竞选作为等进行检讨、分析,并作为未来党务兴革与重返执政参考。发言人林右昌表示,「2012大选检讨」除针对大选各项竞选作为进行检讨外,也对党所面临结构性不利因素,包括「提升执政信赖感」、「中国因素影响的因应」及「基层经营与政治板块突破」等三个面向,提出方向性建议

检讨报告内容如下:

一、民进党必须以国会及执政县市为舞台,提升全党执政信赖感,塑造具备治国能力的形象,培养治国人才,来争取中间游离选民的认同。

中间游离选民在最后关头的转向、及都会中产阶级的支持度不足,是2012大选落败的原因之一。对基本盘比国民党小的本党而言,这是克服胜选障碍的首要关键

国会是在野党最重要的政策舞台。未来除了立院党团中央党部政策部门应加强整合,以强化政策议题主导性、及问政专业性。更必须扩大与社会各领域的对话,提出符合各类选民需求的具体政策主张

地方执政口碑与品质,仍是民进党的强项。执政县市长必须肩负打造「绿色执政」特色的责任,突出基本价值与政策路线的优点,塑造政党形象的差异性。并以地方执政为基地,积极培养下一世代的治国与参政人才。

二、民进党面对中国因素所塑造的经济威胁感,必须发展出能够凝聚国内共识的两岸战略路线,提供人民一个既不陷入经济依赖、又可确保经济生活安全感的政策选项,摆脱反中锁国刻板印象

「中国因素」在台湾历次大选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力。但相较于过去中国因素通常在「国家认同」与「统独路线」的层面上发酵,近来中国因素对选举的影响,则明显有「经济议题化」的趋势。

民进党必须因应的问题是:中国介入台湾选举的策略已经调整,不但手段更加细致,其影响力也更全面性。特别是国共利用台湾经济依赖中国市场的现况,将两岸政治选项的论述予以「经济议题化」,没有正面挑战台湾人民高度的本土认同,反而是诉求经济生活上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感、及两岸关系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强化选民心理上的威胁感。

在未来的选战中,中国因素的作用势必持续、增强。对此,台湾人民并非毫无疑虑,但欠缺具体的第二选项。因此,民进党仍需以坚定立场,扮演巩固台湾主权与经济自主性的力量;但在策略上必须更加细致,以温和及弹性的态度,提供一个既不陷入对中国经济依赖、又能确保经济生活安全感的政策选项,让人民有另一个安心的选择。

另一方面,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不断强调务实与温和的路线,并且也不排斥与中国交往;但在实务上,必须以具体行动来强化此一立场的说服力,并缩小形象与主张之间的落差。未来除了更深入研究中国的变化、与其对台战略,也应该更具体展开双向的交流,摆脱反中、锁国等错误的刻板印象。

三、面对传统蓝大于绿的弱势区域,民进党必须拿出积极突破既有政治版图的企图心,深入艰困选区,在基层全面布局耕耘;并抢攻各级公职与地方执政,贯彻「以地方包围中央」的策略。

从本次总统及立委大选结果观察,本党如何扭转北台湾都会区政治板块的劣势,将是未来竞逐中央执政的重要关键。特别是当本党优势地区普遍有人口流失的问题,对于北台湾人口密集并持续增长的都会区,更必须积极提升支持度,以免与国民党差距持续扩大。

在立委选举实施单一选区制度之后,弱势选区欠缺公职经营,成为本党更严重的问题。欠缺公职造成地方经营的困难,欠缺经营又成为竞选公职的障碍,两者相互作用,成为恶性循环,必须寻求突破之道。

为改善此一现实的劣势,必须落实以立法委员选区为单位,赋予不分区立委经营弱势选区的责任,并全面建构党的区发展组织。此外应广设乡镇市区联络处,结合各级党公职,加强基层经营,强化基层的联系与运作。

为迎接2014年地方七合一选战,应尽速拟定全面抢攻基层公职与地方执政权之对策,并且尽早完成提名以提前布局、长期经营,贯彻以地方包围中央的策略。此外,应定期针对选战进行各类人员的培训,将选战组织常备化,加强与各社团、产业的连结,并强化中央党部的选举专业研究,以更专业客观的方式因应未来选战。

对于监票系统的建构,此次大选虽已尽量提高派任比例,但实际执行成效的管控却不够扎实,以致功效未能完全落实。未来必须建立更严谨的监票系统,加强训练以发挥实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