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陆国际法学者王超:警惕欧洲智库为干涉南海带节奏

大陆学者王超呼吁警惕欧洲智库为干涉南海带节奏。图为今年3月19日法国海军航母戴高乐号、护卫舰、、美国飞弹巡洋舰在阿拉伯海演习。(摘自美国海军官网)

大陆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后学者王超,7月31日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英国伊莉莎白女王号航母群眼下已进入南海;法国不久前也宣布,将创建「南太平洋海岸巡守队网络」以对抗「掠夺性」行为,一些法国媒体将此举与中国联系起来。在这背后,大陆更需警惕的是,欧洲一些智库开始在亚太和南海倾注更多的精力,出台带有偏颇立场的研究报告,一方面着力影响欧洲各国政府的决策,另一方面试图向欧洲民众灌输有关亚太海洋权益主张的错误观点。

王超表示,作为历史上的殖民大国,法国目前在印太领地还有约150万人口,常年部署着约8000多名海空军。最近一两年,法国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展示存在感,如派遣军舰到南海「巡航」等。

不久前,法国知名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发布《中国之海与海洋法:中国式悖论》报告,作者是前法国海军参谋长普拉札克上将,他退役不到一年,现任索邦大学海洋研究所主任。

该报告宣称,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与实践存在重大悖论,即一方面寻求建立具有领导地位的区域海军力量,一方面却在破坏「航行自由」这一国际海洋法根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要因。

报告认为,中国在1949年后提出「断续线」,2009年后才强化其主张,而且中国是基于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对海域内各岛礁的主权,违背了「陆地统治海洋」原则。依据该原则,中国对南海各岛礁的主权,也不足以支持中国对南海断续线内广阔海域的权益。

王超指出,值得注意的是,IFRI近期密集发布多分渲染中国对印太威胁的报告,与近来美西方步调十分默契。普拉札克以国际法为基点的叙述,在该智库的报告中相对少见,他来自法国军方高层的身分背景,也引人注意,

因此,该报告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法国决策层涉足南海问题的动机、理据和思路。在公共平台产生的影响力,在该所今年所有报告中名列前茅,值得关注并严肃回应。

王超认为,首先,「断续线」并非1949年后才被提出,中华民国政府在1949年之前,即在官方地图标绘了南海断续线。在确定南海断续线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南海周边国家并未提出异议,美、苏、法、德、日等国地图也都予以标注。直至上世纪70年代因发现油气资源,周边国家才开始提出领土要求。

王超称,其次,中国对南海历史性权利的主张,并未限制在中国领海以外海域的航行与飞越自由。作为基于长时间持续行使并为各国承认的权利,其历史渊源比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棚等其他具体制度更久远,而且跟《公约》制度并行不悖。

王超表示,该报告妄称中国以历史性权利的模糊性,破坏航行自由,且认为对历史性权利的维护本身,就会损害周边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是与领海、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棚等其他区域的制度实践,混为一谈,十分荒谬和缺乏依据。

王超指出,再次,中国对历史性权利的维护并不与现有海洋法秩序冲突。

其一,从既往规则与实践来看,「陆地统治海洋」原则固然重要,但在多种情境下,也需基于尊重其他法益而适用。

其二,从不同官方场合表态来看,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的主张本身就包含了区域限定,权利的存在,也与中国民间至官方在南海各岛礁长期历史活动不可分,未脱离与陆地的基本关联性。

最后,普拉札克的报告有「挟藏私货」之嫌。可以说,南海的命运,关系到周边国家的粮食与能源安全,但绝不能将远离南海的其他国家与周边国家利益相提并论。

王超分析,普拉札克提出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建议,正好与法国近年在南海的行动呼应。法国及其他非周边国家的单方介入,反而是在鼓动对抗,影响该地区以和平合法的手段解决争议的进程,会使国际海洋法的根本宗旨与精神被曲解。法国作为海洋大国,理应以更负责谨慎的姿态,应对其非周边国家的海域的争议,勿被某霸权主义国家「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