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奸臣严嵩的这个发迹方法,模式简单,但大部分人无法做到
很多人一提到严嵩,就联系到大奸臣、大贪官,但极少有人去剖析严嵩的发迹方法。
严嵩出身江西农村,没有任何背景和后台,他能成为大明王朝的首辅之一,并把持朝政长达20余年时间,绝不是偶然,也说明他绝不是等闲之辈。
严嵩是如何发迹的呢?他的方法并没有多少高明的地方,模式也很简单,不过,大部分人做不到,因为狠不下心来。
严嵩在官场上的发迹时间比较晚,他发迹的起点时间是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这一年,严嵩56岁,已经在南京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被闲置了整整5年时间。
一个人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严嵩的后半生。此人就是内阁大臣、礼部尚书夏言。
明朝时期,南京作为第二都城,除了没有皇帝外,也与京城一样,都有相同的部门和官职,但是权力大相径庭,同样作为礼部尚书,夏言权力很大,而严嵩没有任何实权。
夏言在仕途上比较顺利,由于他在“大礼议”事件的早期阶段,完全站在嘉靖皇帝一边,毫无畏惧地与朝中的保守派作斗争,从而赢得嘉靖皇帝的赏识,对他十分器重,在不断的升迁中,成为内阁大臣不久后,又成为内阁首辅,走上权力顶峰。
夏言也是江西人,由于是江西同乡,严嵩和他的关系不错。
夏言进入内阁后,严嵩不断对其进行巴结和讨好,最终在夏言的努力下,把严嵩调入京城,并成为夏言的接班人,成为礼部尚书。
严嵩真正的发迹,就是从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开始的。
严嵩发迹的模式,如果用4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忘恩负义。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严嵩发迹的模式:
嘉靖十八年,夏言成为内阁首辅。这对严嵩的发展更为有利。
严嵩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的目标,并不是止步于礼部尚书,他是要取代夏言,成为内阁首辅。
为了让夏言看不出他的野心,不让他看到自己忘恩负义的一面,严嵩千方百计讨好夏言,不仅写了很多讴歌夏言丰功伟绩的诗词文章,在行为上,也处处替夏言马首是瞻。
夏言也是一个有私心的老官僚,他提携严嵩接替自己礼部尚书的位置,就是为了把礼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严嵩一副忠诚的样子,让夏言放松了警惕,也让他不断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
严嵩是一个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他在嘉靖皇帝面前,大用柔媚之术,凡事从嘉靖皇帝的需求出发,兢兢业业地为他鞍前马后。
为了获得嘉靖皇帝的信任,严嵩长时间住在值事房中,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处理皇帝交办的事务。
很快,严嵩就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即使他当时还不是内阁大臣,但他的权力,已经超越一般的内阁大臣了。
严嵩要想登上权力顶峰,就必须扳倒夏言。
为了击垮夏言,严嵩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那就是借助皇帝的力量,处处与夏言为敌。
夏言虽然也是一个对权力欲望很强的人,但他在政务上,或多或少还有一点底线。严嵩则完全没有底线,一切按照嘉靖皇帝的喜好来进行。嘉靖皇帝荒淫无度,却自认为是明君。严嵩投其所好,处处讨好嘉靖皇帝,与夏言的矛盾越来越深。
得到嘉靖皇帝彻底信任后,严嵩不断进献谗言,说夏言如何不忠等,最终,彻底把夏言扳倒。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严嵩发迹的方式,就是忘恩负义,他利用夏言提携自己的机会,让自己的翅膀长硬后,又把矛头对准夏言。
如此腹黑的手段,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
参考资料:《钤山堂集》《严嵩传》《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明史》《明通鉴》等。(图片为配图,为AI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