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命中缺木?他叫「林木材」竟是为了推广纪录片

图、文/镜周刊

「我从小被告知好好念书毕业后找一份工作,不用理会生活圈外的人。没想到有一天,会透过电影理解到这些人的生活,而且他们那么愿意讲自己的心情。从那时起,我的脑袋价值观开始翻转,对纪录片兴趣也高于剧情片。」TIDF策展人林木材说。

大学企管,可是对科目不感兴趣,偶然看了欧洲艺术电影,发现与好莱坞片很不同,开始大量接触,并阅读相关书籍,包括与台湾影史相关的书。有一回在书上读到,台湾自 90 年代开始有纪录片,「我很好奇,在那之前从来没看过纪录片。」

书中提到吴乙峰导演 1990 年的作品月亮小孩》,林木材跑去甫成立的高雄电影图书馆查询,顺利找到。影片播放后,他没预期的事发生了:「片长60分钟,我哭了50分钟,是很特别的经验。」

林木材解释,《月》片以白化症者主题片中主角现身说法,谈他们被歧视的经验。「我为什么会哭?因为我发现他们所说、歧视他们的人,就是我。我从没想过社会结构是这样子。」

那一年他大二,接下来的两年,林木材更勤于看电影、看书,也尝试文章。毕业后,为寻求更专业训练,他报考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艺术管理所(现已更名为动画艺术与影像美学研究所),3年后毕业。

退伍后,林木材开始写影评,也会看相关文章。他发现大部分都写得颇艰涩,认为应该要更通俗一点,于是取了最简单的笔名「木材」,来呼应「内容扎实,容易被阅读」的文章调性

多年来,从影评人、推广纪录片到策展人,这名字都一直跟着他。不了解内情的人乍看以为他命中缺木才这样取名,他只好澄清「没有去算命啦。」

更多镜周刊报导对台湾纪录片影响深远 《人间》获TIDF杰出贡献奖入围名单公布却遇疫情延期 奖落谁家明春揭晓为台湾导演找资金 TIDF是国际选片亚洲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