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堂观察:中国的咖啡大战

加拿大安大略省笔译口译协会(ATIO)认证翻译、加拿大认证ESL老师、留学申请顾问。

承接驾照、结婚证、房产证、出生证、疫苗证、护照、银行流水、资产证明、聘用信、推荐信、营业执照等翻译。速度快、信达雅、收费合理。不满意原银退还。

温哥华英文教练,致力于地道英文表达

过去25年,在中国的咖啡市场上,星巴克无疑是一个开拓者以及消费习惯的培养者,虽然星爸爸依然是市场的领导者,但这个局面在悄悄发生变化。

就我个人而言,我依然记得在2001年来到上海定居的时候,星巴克只有不到两位数的门店,我每周必去的就是位于徐家汇美罗城那家,在那里,我们一家人度过了许多的周末上午。如今,星爸爸在中国已经有6000余家门店,去年,在星巴克全球的收入320亿美元中,中国市场已经贡献了25亿美元,接近10%的份额,难怪刚刚再次交班的前CEO Howard Schultz说,We are still only in the early chapters of our growth story in China. 基于此,星巴克提出了到2025年把中国市场的门店提高到9000家的目标。

过去25年来,中国人从很少喝咖啡、即使喝,更多的也是社交功能(social pastime)多过日常消遣(daily routine),发展到咖啡馆遍地开花。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许多人达到日饮一杯,几乎与欧美消费者平均数相仿的地步,但是,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说,一年的平均咖啡饮用杯数才仅仅9杯,市场远没有饱和:The market is far from saturated,这个巨大的差异,就是Schultz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才仅仅处于早期的篇章中”的底气。

不过,让星巴克坐立不安的是,她在中国的销量却在下滑,以2022后三季度的数据为例,星巴克的同一门店销量同比下降了29% (But its same-store sales in the country collapsed 29 per cent year on year in the final three months of 2022)。在星巴克销量下滑的背景中,来自国际和国内的竞争者的身影让星巴克这个曾经的鹤,显得越来越像鸡群中某个个头稍高一点的鸡而已。这个竞争者的清单包括:Tim Hortons (600家门店)、百胜中国(2025年的目标是1000家)、瑞幸(2000余家)、Manner咖啡(150家起)、库迪咖啡(由前瑞幸“出走”的高管投资,1300余家,号称到2025年要做到1万家,如达成,将超过星巴克)…..这是一个多么拥挤的市场啊,而且还没有算上那些林林总总的小众咖啡馆!

在这样的一个市场中,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众多小众咖啡馆的售价往往比星巴克或是其他国际品牌低,甚至在消费者心中,这些小牌的口味比星爸爸更好,它们更擅长在不同的市场里捕捉消费者的口味变化:Many small independent stores charge a fraction of the price at Starbuck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ors, which are also trying to grasp shifting consumer appetite across a varied market. 我上周喝了杯瑞幸的茉莉花茶味的拿铁,这个之前从来没有尝过的味道,让我觉得很好奇。

中国消费者对于咖啡,从之前的被动接受,到现在主动学习、主动挑选,挑挑拣拣已然成为主流,The Chinese consumer is learning what they like about coffee… they’re very demanding ,这对于星巴克来说,目前的饮品单,还会继续有吸引力吗?

对咖啡市场构成威胁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市场的独特饮品:茶饮,包括珍珠奶茶bubble tea在内的茶饮在年轻人中也广受欢迎,包里的钱就那么多,多喝一杯奶茶,难免就少喝一杯咖啡,但是咖啡馆也同时卖奶茶,是不是违和?或是混搭也是一种美?留给市场去回答吧。

咖啡跟汉堡、披萨都是舶来品。过去30多年,我们目睹过肯德基、麦当劳刚开业时连夜排队的盛况,如今,这些疯狂都成了笑谈,舶来品早就成了寻常人家的日用品了,洋盘货早就不再洋盘,而成了中国人饮食习惯中的一个自然的部分了,说明中国胃也可以接纳异国的玩意儿而不会数典忘祖,但愿这种吸纳和包容能扩展到其他的功能器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