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总统府委员会叠床架屋? 2图一次看懂如何开会&谁来扛责
▲总统赖清德在就职满月前夕召开「信赖新政 时代新台湾」就职满月记者会。(资料照/记者汤兴汉摄)
记者陶本和/台北报导
总统赖清德在6月19日宣布成立「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及「健康台湾推动委员会」三个委员会后,引起外界质疑是否有叠床架屋的质疑,尤其在权责问题、政策讨论与产生的过程,有许多疑虑。对此,《ETtoday新闻云》汇整2张图表,让读者一次看懂,未来委员会的执行方式与权责。
对于外界质疑委员会权责与性质上,是否会有「叠床架屋」的状况?政府高层人士指出,委员会可以定调是「咨询性质+政策辅佐性质」,而具有最终决策权,且要承担政治责任的,依然是总统、阁揆与行政部门。
在会议运行的流程方面,政府高层人士指出,在「制定议题」方面,会先由执行秘书、副执行秘书择定议题,经由副召集人同意,并由总统拍板;另外,委员成员同样可以提案。
▼总统府设立「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性质定义,以及政策制定流程。(图/记者陶本和制表)
在议题拍板之后,行政部门必须先提出报告,此份报告要先向行政院长卓荣泰、副院长郑丽君报告。经报告达成共识之后,行政首长才会在委员会上提出并进行报告。
举例而言,「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的第一场会议,就是由环境部长彭启明、台电董事长曾文生分别以「气候变迁对全球跟台湾冲击影响评估」、「台湾电力供需转型与挑战」为题,各进行12分钟的简报。
在简报结束后,则进入「闭门」的委员讨论时间。高层官员表示,总统致词、行政部门简报都会全程直播,但委员会讨论采闭门的形式,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根据评估,委员讨论时间至少2个小时,在会议结束后,则会由总统府副秘书长张惇涵、总统府发言人,以及当天与会的行政首长举行记者会,转述会议中达成的共识与讨论,并接受媒体提问。
至于政策的产生与决策过程,政府高层表示,由行政部门提出报告跟政策版本,进到委员会讨论,倘若在讨论过程中,有高度共识就可以形成政策,那么行政部门就可以依权责来执行跟推动;如果遇到可研议调整的部分,则由行政部门带回研议,形成可行政策后来推动。
倘若在委员会中,遇到高度争议的问题,政府高层表示,会在委员会中继续讨论,不会强推政策,而行政部门也会就窒碍难行之处加强沟通。
▼总统府设立「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政策制定流程。(图/记者陶本和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