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及净零路径是在画饼充饥?

(图/本报系资料照)

国发会去年12月底举办「我国净零转型关键战略行动计划论坛」,说明净零12项关键战略。观其内容,战略方向虽立意良善,但糟糕的是,就净零行动最关键之「能源政策」问题,却未见具体可行之方案。而能源政策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与经济之发展,依2022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册报告》,2020年能源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比达90.97%,其中能源产业又占该比例的69.92%。因此,如无具体可行之能源政策,任何净零策略注定成为空谈。对于蔡政府的能源政策,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问题亟待政府解答:

一、燃气发电要如何处理之「断气」问题?

目前天然气安全存量仅有10天左右,至2027年安全存量天数预计亦仅达24天。而依目前的能源政策,至2025年燃气发电将占全国50%之发电量,于此情形,若因天灾人祸(包括战祸)而造成天然气无法送至台湾,只要10~24天,台湾就面临「断气」。我们有何具体方案确保天然气能源供应安全?

二、燃气发电要如何因应天然气价格大涨?

俄乌战争掀起的能源短缺危机笼罩全球,天然气价格飙涨近4倍,未来争抢天然气的情形可能有增无减。若遇天然气价格大幅飙涨,请问政府究应调涨电价,还是要继续编列预算填补台电、中油亏损?或两者皆是,以至物价上涨,生产力下降!

三、燃气发电要如何控管「甲烷泄漏」加速气候危机?

燃气发电所使用之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其20年全球暖化潜势是二氧化碳的86倍,如美国气候特使John Kerry所言:「减少甲烷污染,是缓解气候变迁最快的方法」。是若天然气于开采、运输、储存及使用之过程中,甲烷泄漏未能控制在3%以下者,反而会加快地球增温速度,若此,蔡政府「增气减媒」政策对降低气候危机无异是「饮鸩止渴」。我们可有控管甲烷泄漏之有效方案?

四、风电与太阳能如何克服其「间歇性」问题?

依政府的净零路径,2050年之电力配比,再生能源将达60~70%,又系以风电与太阳能为最主要。然风电与太阳能受季节气候更迭与日照时间的影响,其「间歇性」使之难以成为稳定之能源。请问政府如何克服其间歇性问题?台湾的国土究竟可容纳多少之风电与太阳能? 另外,对于台湾所拥有能持续提供能源的瑰宝——「地热」,请问政府是否有决心及魄力修改相关法令,引进技术及经验,进行地热探勘、建立地热产业链,让地热成为台湾绿能主力的计划?若前述问题答案皆是虚应故事者,台湾净零路径也是「画饼充饥」!

五、台湾有足够的条件拒绝「核电」吗?

欧、美、日、韩等国过去追求「去核」的政策均出现急转弯,该等国家发展绿能之条件未必比台湾差,其等尚且须务实地重启核电,以追求能源安全及实现净零目标。而台湾真能持续以「使用核能就是不顾人民生命安全」的「非核神主牌」政治口号,作为拒绝「核电」之理由吗?

面对气候变迁、2050净零挑战,吾人必须回归理性思考,拒绝陷入概念式意气之争,以科学方法分析可能的能源选择之优缺点及其限制条件。唯有将所有事实问题厘清后,方能订出具体可行的能源政策。虽然蔡政府的任期只到2024年,但以上所提出之问题事关台湾地区及人类福祉,蔡政府及有意问鼎2024中华民国总统的有志之士必须给予明确答案!(作者陈长文为超国界法律教授、法律人,萧伟松为律师、土木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