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失智困境2/患者活動力強、行為異常 易成社會問題
江明伦的太太年仅43岁被诊断为失智症,请外籍看护加上日照中心的经济压力,还要工作及照顾稚龄女儿,心力交瘁的他想问,到底谁能为年轻型失智症家庭带来希望?记者叶信菉/摄影
土城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徐荣隆表示,根据荷兰研究,额颞叶型失智症从症状发生到确诊,至少三到四年以上,因为临床表现多元,诊断时会先以比较明显的行为和精神症状做判读,所以常被误以为是精神疾病,此外,因为失智症好发于年长者,年轻患者较少被联想到失智症,若有在上班,也常被归咎于职场不顺引发的忧郁症。
「年轻的额颞叶型失智症者肢体强健,活动力强,但性格和行为发生异常,照顾者会很累。」患者的症状会随病程发展愈来愈明显,像是判断能力异常,容易被骗或冲动购物,有些人会闯红绿灯、对人产生疏离感、失去同理心,食欲改变喜欢吃零食,或是把不能吃的东西放进嘴里。
额颞叶型失智症尚无有效药物可以根治,也不能服用典型阿兹海默症的药,很可能造成反效果,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用药物加上生活照顾来减少症状。在照顾安排方面,这类型患者通常由家人照顾,但患者在家里会跟家人发生冲突,若跑出家门则可能发生法律问题。
台湾失智症协会秘书长陈筠静表示,失智症协会目前已服务超过三百个年轻型失智症家庭,接触过最年轻的患者不到卅岁,协会主要提供吸引力认知训练、职场辅导、照顾者支持、 家庭规画以及子女支持。
汤丽玉表示,年轻型失智症患者表现依个人而异,所以很难照顾,有些人一开始还可以继续工作,有人一诊断就无法继续在职场,身边一直要有人跟着,像江明伦才四十岁,若因为照顾失智的妻子离开职场,等于劳动力市场又少一个中坚力量。年轻型失智症患者应纳入长照服务,得到长照与身心障碍的服务支持。
失智症照顾者江明伦指出,太太从出现症状到确认,前后历经四年。记者叶信菉/摄影
失智症照顾者江明伦接受本报专访,他认为早发性失智者患者在社会资源相当不足。记者叶信菉/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