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颁发不对称有机催化 避免金属残留药物合成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马克普朗克研究所学者利斯特(Benjamin List),曾于2017年至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访问,为学生演讲及与老师讨论学术合作。(台师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202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于台湾时间6日下午5时45分揭晓,由德国化学家李斯特(Benjamin List)与英国化学家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夺得奖项。(摘自诺贝尔奖官网/李侑珊台北传真)

202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于台湾时间6日下午5时45分揭晓,由德国化学家李斯特(Benjamin List)与英国化学家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夺得奖项,两人以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获此殊荣。学者表示,这项技术有助于药物合成,能避免金属残留,对于药物研发具有相当大的帮助。

李斯特1968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97年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论文专注在维生素B12的结构研究方面,曾在美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接触反应抗体,现为德国鲁尔河畔米尔海姆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主任。麦克米伦则是1968年于英国贝尔斯希尔(Bellshill)出生,199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取得博士学位,现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李斯特与麦克米伦两人研发出精确的分子建构工具,不只成本更低且更环保,对药物研究带来巨大影响与贡献。两人分别各在2017年及2006年获邀来台,在中央研究院周大纾纪念研讨会发表专题演讲,与台湾学界都有过交流。

论及两人研究领域,中研院化学所副研究员陈荣杰表示,有机催化研究已在2001年便获颁诺贝尔化学奖,今年度化学奖则由不对称有机催化研究获奖,这项技术的主要贡献,在于能大幅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陈荣杰提到,特别在制药阶段的后期,研发过程都会致力避免金属试剂参与到药物合成。以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基础化学研究,则可有效防止金属残留在药物当中,有助于进行药物后期的合成领域,对于药物研发应用端相当有帮助。

台湾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陈焜铭指出,过去化学家从事有机合成,大多会用到金属的催化剂,但这两位化学家,早在2000年便开始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化学研究,便已获得认可,让化学催化反应摆脱传统研究方式,能够不需要使用到金属元素,并以有机小分子建构产物,这在化学领域当中是比较新的概念,有助于药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