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背后的尔虞我诈

2015年得主白俄作家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于颁奖现场。(美联社)

诺贝尔奖是各领域至高无上的荣誉。(美联社)

1982年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布列.贾西亚.马奎斯。(美联社)

1994年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美联社)

1999年得主:德国作家钧特.葛拉斯。(美联社)

2018年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嘉.朵卡萩。(美联社)

2019年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美联社)

书店会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设专区,刺激买气。(美联社)

2012年得主:中国大陆作家莫言。(美联社)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即将于十月初揭晓,历来关于此奖传言众多,且听已故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遗孀陈文芬说分明。

举足轻重的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各国都想方设法,希望能透过各种管道将自家作家推上诺奖舞台,也有作家以「获诺贝尔奖提名」自居,名声水涨船高,然而,单单从「提名诺贝尔奖」、「入围诺贝尔奖」字样,就能看出背后端倪,看见是否真的与诺奖「有缘」。近期已故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遗孀陈文芬女士,就曾公开发文,提及已故作家李敖的著作《北京法源寺》提名入选诺贝尔文学奖,并非事实。

只有一本书能入选吗?

问:已故作家李敖曾经以《北京法源寺》提名入选诺贝尔文学奖,这事的真相如何?有人会因为一本书而提名吗?

陈文芬(以下简称陈):「以一本书入选诺贝尔文学」这已经是上个世纪,二十多年前的书商宣传手法,很遗憾的是,这个世纪在李敖的维基百科与百度条目还这么写着。大家都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制度是保密五十年的,为什么总有人宣传或媒体报导某作家「入围诺奖」与「提名诺奖」呢,相较于「保密五十年」这个强烈的概念「入围诺奖」与「提名诺奖」这两组中文的词汇毫无意义。

在读者与作家之间确实存在:对诺奖提名流程「资讯的不对等」情况,于是台湾的文学界会出现那种很奇怪的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说是得到一个印度诗人团体提名诺奖的作家,而此人还是我们的国家文艺资源分配位居高位的人物,或者还有作家接到一通日本记者恭喜的乌龙电话,从此以后这个作家就变成媒体眼中快要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台湾之光」。事实上,他们只是把自己获得诺奖「提名」由此生出莫名的「偷换概念」,让人以为很靠近神秘的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这只是诓人的话术,这样自我宣传的作家确实得到很多虚名。

提名机制究竟为何?

问: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机制究竟是什么?短名单、长名单的机制又是如何运作?

陈:真相是诺奖「提名」没有门槛,有四种人可以写信给瑞典学院推荐(也就是提名)作家:1.世界各国的大学文学教授;2.各国笔会与作协的主席(以团体的名义不行,必须是主席本人);3.瑞典学院十八名院士;4.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这四种可以为作家提名的人写信以后,可能有人会出来说自己「提名」过谁,那么出版商就会说某作家提名入围诺奖,事情就这么简单。从诺奖提名没有门槛的概念来看,它的实质意义只能说是「报名」参加,由于作家不能为自己报名,而是由专业的教授或笔会主席替你推荐报名了,一旦使用中文的「提名」与「入围」这些词汇,就足以迷惑不了解这个规则流程的一般读者,甚至媒体界、学术界的专业人士。

在瑞典,瑞典学院与媒体使用的词汇是「进入长名单」与「短名单」的人。每年二月瑞典学院接受推荐提名信函,会做一个整理出现大约二百五十人的「长名单」,二月到五月之间,会在「中名单」的二十多人中再选择出现「短名单」约五至七人,六月夏天放长假时,十八名院士就在夏天读书,到九月讨论进行投票,并于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揭晓诺贝尔文学奖。

谁是院士真正的朋友?

问:瑞典学院的十八名院士,都能阅读中文吗?作家们的作品是不是要有瑞典语译本,比较容易获奖?

陈:在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中,只有马悦然院士能读中文。瑞典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当马悦然的老师汉学巨擘高本汉横空出世的时候,瑞典人缺乏足够的眼光选进高本汉成为瑞典学院院士,如果高本汉进了瑞典学院,那么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文作家很有可能获得诺奖。

一般来说,作品有了瑞典语的译本确实会更容易进入瑞典文学界的视野,但并非绝对,院士们可以阅读欧洲主要五种语言译本。

问:会有人想尽办法为得奖而靠近瑞典学院的院士吗?

陈:会有这样的人,而且手段挺高明。我会建议当你想邀请一个瑞典学院的院士来台湾访问,最好是直接写信给学院,不要透过中间人。有些住在瑞典当地的人会自称他是某些院士的好朋友。我们自己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总有人像是住在你家的鬼魂,或扮演你的经纪人,替你处理人际往来。我们应该提高警觉。但就像外国的汉学家互相流传的一句话,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朋友会变节,但我们不能因此不交朋友。

台湾有谁写过提名信?

问:台湾有一传言是,因台湾是不被承认的国家,因此台湾作家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真的吗?

陈:「台湾不被承认的国家,作家不会得诺奖」这是无稽的谣言,真让人无语。我感觉,台湾的学者为作家写提名信给瑞典学院的意愿很低,很可能没有谁写过信,按说,中华民国笔会、台湾笔会的主席都有资格写信,他们写过吗?我想记者应该去问一问,比每年猜测写村上春树会不会得奖有意思多了。

问:传说中村上春树连续十六年获得提名,有可能吗?

陈:正确地说,是村上春树连续十六年在博彩公司的提名名单上,已成为博弈传奇人物,瑞典媒体在报纸的边栏写近年的博弈情况,是两名挪威作家、一名罗马尼亚作家在博弈当中竞争激烈的情况。外带说了一句,博弈公司经理表示,最近村上春树没上榜可能不值这个价了。

问: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人,和国籍、种族、性别、作品内容有特别的关联吗?

陈: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我们要记得马悦然院士说过的,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北欧一个很小的国家,一个十八个人的读书俱乐部选出来的奖。这不是在选世界文学冠军,同时这个奖是每一年给某个作家,而不是给某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