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經濟如何「去中化」?學者建議學南韓策略 從經驗汲取「3教訓」

欧洲智库学者艾西亚建议欧盟在降低对中国依赖上可参考南韩。(路透)

欧洲智库学者艾西亚建议欧盟在降低对中国依赖上可参考南韩,尤其德国与南韩经济结构及对中贸易模式接近,而南韩早自2016年萨德事件后就开始对中「去风险化」,包括限制中国绿能产品进口。

布鲁塞尔欧洲暨全球经济研究所(Bruegel)资深研究员艾西亚(Alicia García-Herrero)2月29日发表专栏文章,分析南韩经验对欧洲联盟(EU)的启示。

她首先指出,南韩与德国过去都受惠于中国对其机械、化学、汽车零组件的庞大需求,南韩半导体更是对中国出口的最重要产品。2003年起中国成为南韩最大贸易伙伴,南韩享有大量贸易顺差,而全球主要经济体只有南韩和台湾对中国享有大幅顺差,皆拜晶片之赐。

但2016年南韩接受美国部署「终端高空防卫系统」(THAAD,又称萨德反导系统),引发中国激烈贸易报复,从零售到「韩流」娱乐业都遭殃。艾西亚表示,南韩如何能停止中国长达一年的贸易报复并保住萨德系统,对欧洲是重要一课。

当年南韩的策略其实就是如今的热门词汇「去风险化」(de-risking)。这一词从去年3月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der Leyen)提出后在国际流行起来。

艾西亚分析,当时南韩零售和半导体两个关键产业从中国分流到其他邻近国家,也有小部分回流本国。以南韩最大连锁百货集团乐天(Lotte)为例,即便2017年中韩关系已回温,乐天仍在2018年撤出中国,使得中国失去一个可对南韩施压的重要来源。

她强调,乐天转向更具消费韧性的东南亚市场,之后在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下更证明比中国市场可靠。至于半导体,则因为依赖关系来自中国对南韩,形同掐住中国若欲再次报复南韩的咽喉。

到了2023年,南韩对中国的长期贸易顺差变成逆差,因为对中出口大减20%。艾西亚指出,这一方面来自美国先进半导体对中出口禁令,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也有能力制造的传统半导体生产过剩。

与此同时,美国则成为南韩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南韩大企业三星、现代汽车、乐天都增加对美投资。

艾西亚指出德国与南韩对中贸易的重要变化,两国对中国都突然在短期内出现大量贸易逆差,德国是在2022年,破坏了原本的长期稳定状态。但南韩来自中国的进口量下跌8%,包括以环保原因限制中国绿能产品,例如无法回收的中国锂电池不得进口。相对的,德国对中国进口品的大门依然敞开,自2021年起大量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电动车等。

她总结南韩经验提供给欧洲三个教训。首先是一个非常互补的经贸关系也可能轻易就转变成竞争或对手关系;其次是因应中国贸易报复行为除了「去风险化」,包括产业回流(reshoring)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还有在特定科技领域达成不可或缺的地位。

最后一点,艾西亚指出,南韩的例子显示,引导企业走上正确方向需要拿出政治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