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通过展现人物生活化的一面,并在片中加入青春元素,《革命者》让观众能够与之共情共鸣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电影《革命者》以多视角、多线索结构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伟大一生。我们试图用一种新的叙事手法重新结构李大钊的一生,在影片中采用倒计时方式展现他人生中最后38个小时故事

对于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考证大量史料基础上,影片中的关键情节都基于史实研究李大钊的专家学者也帮助进行内容把关。此外,我还阅读了大量关于李大钊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李大钊更多鲜为人知的生平细节,也一次次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如何拉近影片与当下观众的距离,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李大钊在30岁出头时就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38岁时英勇就义,我们希望体现出他的青春热血。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展现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李大钊,表现他作为一个人的更多面向。他是伟大的革命者,也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不仅是可敬的,也有脆弱的时候、困惑的时候。通过展现人物生活化的一面,并在片中加入青春元素,《革命者》让观众能够与之共情共鸣,更好地亲近历史人物,接受和理解影片传递的理念和精神。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影片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化加工。在李大钊的一生中,他遇到过许多贫苦的人,片中的徐三和庆子就是从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形象。我想要表现出李大钊和民众们在一起时的生活状态,当他走进胡同里,会不会和邻居们打招呼?当有人落难时,他会不会伸出援手?通过这些细节,更能体现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伟大的人。

对我而言,拍摄这部电影就像上了一堂中国近现代史的课。李大钊是革命者,他所代表的那一代有志青年都是革命者。影片的英文名是“先锋”的意思,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先锋。这部影片的主题是“牺牲”,这些革命者们是用鲜血生命去铸造恢弘历史的人,他们的牺牲不是抽象的,而是鲜活的,我们要拍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作者为电影《革命者》导演,本报记者刘阳、任姗姗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