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安宁医师 看完《血观音》 我想要大声说:要活得像个人样

到底什么是「放弃」?什么又是「不放弃」呢?(示意图/shutterstock)

《血观音》是二〇一七年金马奖最风光的影片,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女配角等多项大奖。我也在那年抽空去戏院看了这部片子,实在过瘾。无论是剧本转折、场景设定、角色刻划实在太到位、太流畅,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高品质作品,得奖当之无愧。

只是,我身为一个安宁医师,看到剧中牵涉到与本业相关的一点蛛丝马迹,难免会柯南上身地放大检视,忍不住要跳出来大声疾呼。因此,以下有些论述要请《血观音》影迷多多包涵。

(以下有大雷,不喜勿入)

●棠夫人的「预立医疗决定」

片中,年事已高的棠夫人生命垂危,她不希望自己太痛苦,所以事先做了「预立医疗决定」。医师把棠夫人的预立医疗决定拿给她的女儿棠真,并且跟她说:「棠夫人之前表示,希望做『不积极的急救措施』……」

没想到,棠真毫不犹豫地把棠夫人的预立医疗决定撕掉了。她走到床边,握住棠夫人的手,意味深长地看着妈妈说:「长命百岁,万年富贵。」

我在电影院里并没有对棠真的行为感到惊讶,脑中反而一直停在医师讲话的画面,心中在想:到底什么是「积极」?什么又是「不积极」呢?

二〇一七年末,我在中部某所大学,我所举办的「人生最后期末考」十所大学巡回公益演讲正迈入尾声。演讲一如往常得到许多回响。在结束后的听众发问时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举手问:

「朱医师,谢谢你的演讲,我的女儿在两年前,因为大肠癌,走了。她走之前,接受了开刀、化疗标靶治疗,吃了各式各样的药物,实在太痛苦了。因此到了最后,我跟太太决定签下『放弃急救』同意书,让她好走。听完你的演讲,让我想起她,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

老伯伯说到这已经哽咽到不能再说了,台下响起温暖的掌声,我也谢谢他的分享。

只是,到了演讲结束后,我还一直停留在老爷爷话语中,内心思考:到底什么是「放弃」?什么又是「不放弃」呢?

●什么是「积极治疗」?

医学上的治疗有很多种,像是所谓的「治愈性治疗」,也就是可以把疾病治好的治疗方式,像是手术、化疗、抗生素等。比方说,得了盲肠炎,开刀多半可以治疗。身体某处被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也是对症下药。

另外,还有「支持性治疗」,也就是说这些治疗无法治愈疾病,但是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处在较好的状况之下,不会因为疾病而过于不舒服,因此也会有更多空间可以接受治愈性治疗。像是症状控制的药物、氧气等等。比方说流感,大家都知道要吃克流感抵抗病毒,但是不会因为这样而不吃止咳、化痰或退烧药,因为吃了这些药会让身体比较舒服。

而「缓和性治疗」指的是得到末期疾病,面对死亡的时候需要的治疗,可以减缓身体、心理、心灵的不舒服,像是疼痛、恐惧、绝望的感觉等等,都必须透过各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让病人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比方说,可能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癌症末期病人面对死亡的恐惧,但是如果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师愿意花时间与病人聊聊,恐惧就能有个出口。

亲爱的朋友,我想请问您,以上几种治疗之中,哪些属于「积极治疗」?哪些又是「放弃治疗」呢?

●放手,不是不积极,更绝不是放弃

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在「治愈性治疗」有发挥空间的时候,医护人员会全力以赴,用所有手段治愈病人的疾病。而有时候在努力过后,治愈性治疗再也无计可施,病人一样需要医疗关注,这时就需要「支持性治疗」和「缓和性治疗」介入。因为,无论在何时,我们都希望病人活得更好一点,不是吗?

所以,无论是「治愈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或「缓和性治疗」,都是「积极治疗」!不希望接受急救措施,而希望采取比较缓和的治疗也并非「放弃」,只是在疾病的不同过程中,治疗的「方向」不同而已。

《血观音》的片尾,饰演姊姊棠宁对妹妹棠真说:「要活得像个人样。」

我不禁心有同感,所有医学上的治疗,不也正是希望所有的病人都能够有机会像一般人生活着吗?医护人员每天心中所系的,就是希望每个病人都能拥有正常的生活品质,无论是感冒的患者,还是癌末的病人。

「要活得像个人样。」为此,我们时时积极着。

血观音/杨雅喆导演/台湾/二〇一七

(本文摘自《走过道谢、道歉,可以无憾道爱、道别》/商周出版)

【作者简介】

朱为民医

一九八三年生,台中市人。

现任台中荣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阳明交通大学医学系讲师、台湾在宅医疗学会理事、中华民国环境职业医学会副秘书长。家庭医学/安宁缓和/老年医学/职业医学/肥胖医学专科医师、2016 TEDxTaipei 讲者。毕业于国防医学院医学系、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博士班,现就读台湾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高阶经营硕士在职专班。喜爱阅读、音乐、电影及戏剧,多元关注台湾高龄化及善终议题。着有《预约,好好告别》、《人生的最后期末考》、《故事力:TED专业讲者亲授职场简报、人际沟通无往不利》(合著)。

在照顾老年人与安宁病房服务的过程当中,陪伴过许多病人及家属走过生命幽谷,也看过许多悲欢离合。相信每一个生命故事的背后,都会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启发。更希望协助熟龄族群,在人生后半场的每个阶段,都能拥有选择的权利。

FB粉丝专页:民医晚安.朱为民医师

部落格:熟龄人生。朱为民医师

Youtube频道:「民医晚安」

《走过道谢、道歉,可以无憾道爱、道别》/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