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港務公司 增值創量 港群共榮

台湾港务公司董事长李贤义。港务公司/提供

台湾港务公司斥资45亿元兴建的港埠旅运中心内港务公司的办公使用空间恐生变。图/台湾港务公司提供

台湾港务公司成立将满12年,面临诡谲的国际经济情势、难以逆转的气候变迁等议题,台湾港务公司指出,正积极透过稳健深远的运筹规划,要缔造品牌光荣和历久弥新,以带动业务拓展与成长,以成就「永恒如新」的台湾港群。

港务公司成立于2012年,当年是我国国际商港营运主体变革的关键年,交通部因应全球先进海运国家发展模式,采「政企分离」航港管理的机制。

将原分属各港务局的港务经营业务整合为港务公司,由交通部全资成立国营企业,而航务行政业务另整合为交通部航港局,借由体制改革,赋予港务公司「企业化」的经营精神和营运弹性,为我国港埠竞争力注入新活力。

港务公司成立初期,首任董事长萧丁训扮演关键掌舵手,面对激烈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以及公司刚成立所衍生的新旧人员融合问题,他以重视创新、价值为业务发展主轴,透过优化港口建设、提升营运效能,投资港埠新领域,以达成「增值创量」双V(Value & Volume)目标。

其中,对于七大国际商港的经营管理,包含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花莲港、台北港、苏澳港及安平港,个别赋予不同的功能与发展定位。

董座扮推手 勾勒成长曲线

回顾过往,在历任董事长萧丁训、张志清、吴盟分、吴宏谋、吴宗荣等人努力下,为台湾港口发展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2020年3月,现任董事长李贤义上任后,体认到我国港口肩负台湾对外国际贸易及国家门户发展的重任,运用过往从事工程管理20多年来的历练,与业务协调管理的专长,携手航港产业伙伴进一步共荣发展。

近年历经俄乌战争开打、通货膨胀加剧、全球航运市场诡谲多变,在面临世界局势不断变化的考验下,他扎根筑底深耕港埠核心业务。同时积极朝向多元业务与智慧科技应用发展,在港务公司全体齐心合作下,2023年营收达282亿元,创历史新高。

李贤义并勾勒未来成长曲线,因应「数位」及「永续」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标配,善用「数位永续」创新思维及积极行动,擘划台湾港群发展策略,成为港务公司品牌永续经营的最佳推手。

首先,面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气候变迁及环境急遽恶化,洁净环保、可再生的新能源为未来的趋势,而「港口」不能缺席。配合国家推动再生能源发展,推动离岸风电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风机预组装基地」、「风电国产化专区」、「港勤运维」及「人才培训」等四大主轴,在台中港、台北港、布袋港、安平港及高雄港采「软硬兼施」的运作策略。

硬体部分,提供离岸风电产业所需土地、码头及运维基地等完善的港埠设施,作为风机组装、运送及零组件制造;软体部分则是成立转投资事业,包含风能训练公司、重工公司及港勤公司提供人力培训、重件运输,以及离岸风电人员及货物的运输等多元服务,完善风电产业供应链。

整合大数据 实现智慧港口

其次是掌握资通讯、人工智慧、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发展趋势,加速航港产业数位转型步伐。2021年以「Trans-SMART 2.0+升级计划」规划智慧港口展,着重「布建港区智慧化基础设备」、「营运数据整合分析」、「应用新兴科技进行场域试验」三大策略,投入超过15亿元推动智慧港口发展。

其中,包含港口门哨增设AI感应设备,关键基础设施导入安防管理辅以CCTV进行监控,港区海气象、空品及水质等环境IoT设备建置结合AI辨识技术。

在港区营运管理部分,透过拥有数百万笔的大数据资讯进行整合分析,建置出「港区动态监控中心」及「智慧商情平台」,辅助业务决策,全方位掌握港口营运动态。同时携手台湾强大资通讯产业实力,协助港口产业数位转型,开放港口作为新兴科技试验场域,目前超过十项新兴科技在港口进行试验。

为推动航港生态圈迈向数位创新发展,提供4,000万元奖金鼓励港区业者提出智慧化作业改善方案,迄今超过30个的创新提案,创造投资金额达4.5亿元,导入智慧化方案包含柜场作业、能源管理、物流管理及旅运服务等应用领域,让整个航港产业一起更聪明、更安全、更有效率。

为接轨国际永续发展趋势,强化港口国际竞争力,2023年7月成立永续发展推动办公室,擘划蓝图及推动业务,链结世界港口永续方案 (WPSP)及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打造低碳、共荣与韧性永续价值港口。

李贤义说,台湾港群随着时间轮轴的流转,沉淀出不同风采的品牌特色。未来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唯有与时俱进、跳脱传统思维框架。

除身肩重任坚守港口事业,更要时刻掌握世界港口发展脉动,秉持「互助、互信、共享、共荣」的正向积极精神向前迈进,加速推动台湾港群「数位永续」双轴转型发展,为港务公司开创耀眼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