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一人抵五个师! 「火箭军」是天才60年前的建议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图/翻摄自大陆网站)
大陆中心/台北报导
解放军二炮部队正式改制为「火箭军」,名称引发热烈议论。其实,早在60年前,「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就已在解放军将领前写下「火箭军」三个字,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1956年的元旦期间。因此,大陆军迷认为「火箭军」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一个人顶得上5个师」的天才科学家。
毕业于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的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 2009年10月31日), 1935年与其他19名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从上海赴美国留学,1936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后,到加州理工学院向空气动力学权威西奥多·冯·卡门教授(英语:Theodore von Kármán)学习。1939年,钱学森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发表著名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音速流》,后被学界称为钱-卡门公式。1943与1944年,钱学森还为美国军方设计了第一枚分级火箭Private A。
1949年大陆易帜,热爱中国的钱学森想回中国,但遭美国阻挠,1950年8月30日甚至被临时收押在洛杉矶附近的特米诺岛(Terminal Island)监狱里15天。1955年,在中美展开长达几个月的日内瓦双边会谈之后,钱学森被用以交换在韩战中被俘的美国飞行员,辗转于10月8日返回中国。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知识份子问题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知识份子是不行的,中国应当有大批知识份子。在毛泽东讲话之前,刚刚返国的钱学森被授命给解放军高级将领讲课。据当事人总参作战部空军处参谋、后来的二炮司令员李旭阁(1985年任二炮司令员)回忆,钱学森的讲课安排在1956年元旦下午3点,当时的「十大元帅」贺龙、陈毅、叶剑英、聂荣臻等都赶去听课。据记载,钱学森在讲课时,在黑板上写下「火箭军」三个字,而这也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现有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型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准确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他甚至还说,「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与钱伟长(钱伟长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称为「三钱」,是中国近代力学重要奠基人之一。)、郭永怀等杰出科学家创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同年10月,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飞弹研制机构,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指导计划协调技术。1958年开始研制航太运载火箭。
1960年,因为「大跃进」失败的中共继续犯了左倾的错误,大举批判「苏俄修正主义」,导致关系交恶;最后,苏联撕毁了签订的600个合同,其中,专家合同343个,科技合同257个,这其中包括给原子弹、火箭、导弹样品的合同。但是,1960年9月10日,在苏联专家全部撤离后的第17天,在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下,中国在酒泉基地利用自产液态燃料成功发射了「东风一号」近程地地导弹(仿苏联P-2导弹),这也是中国军事史上重要的转折点。1964年6月29日,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东风二号」中近程液体导弹于首飞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596工程」的成功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1966年7月1日,解放军战略飞弹部队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为了保密,当时的总理周恩来特别命名为「第二炮兵」,简称「二炮」。1966年10月27日,中国把原子弹装上「东风二号甲」导弹并成功首飞,从此解放军拥有可以载运核弹头的导弹。
钱学森在返回大陆后,也曾对毛泽东建议要发射人造卫星。经过科技攻关,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了太空;具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实力后,中国第一枚长程火箭于1980年5月18日从酒泉基地起飞,30分钟后准确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降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行远程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代末,钱学森更提出了「助推一滑翔式弹道」理论,后来被称之为「钱学森弹道」;其中,最为著名的东风-21D反舰导弹,据说就是应用了此一理论。这种新型反舰导弹是在DF-21(东风-21)中程地地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也就是导弹弹头采用特殊气动设计和制导系统,发射后以弹道导弹轨迹飞行数千公里再重返大气层后,同时在大气内进行滑翔机动并自主捕获攻击海上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