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研院院长、现任生策会会长翁启惠离诺贝尔奖 只差最后一哩路

前中研院院长、现任生策会会长翁启惠图/本报资料照片

前中研院院长、现任生策会会长翁启惠,在陆续拿到沃尔夫化学奖、威尔许化学奖(WelchAward in Chemistry)后,外界视为离诺贝尔奖之路已差最后一哩路!

中研院院士陈良博曾表示,如果不是陷入浩鼎新药解盲风暴,2016年的诺贝尔奖就是翁启惠。

2003年回台、2006年接任中研院院长,翁启惠不仅是让中研院的效益功能极大化,扮演政府政策和学研技转的重要角色,他协助政府制定的「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及修改「科技基本法」,以鼓励资金、人才与技术之流通,促进新药及高阶医疗器材之研发;他力倡的并「公」与「教研」分轨的体制改革,对产业影响至深且远!

化学奖之外 还可望拿下医学奖

最重要的是,他在糖分子的研究和系列发明扬名国际,技转给浩鼎、糖基的新药,甚至最近与中研院马彻团队开发广效疫苗,都有机会助力台湾生技产业领先国际,生医业界认为,翁启惠不仅可望拿下诺贝尔化学奖,未来还有机会攻进医学奖。

1948年出生于嘉义县义竹乡的翁启惠,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他的功课并不突出,但升上五年级后,却突然开窍,成为班上唯一考上台南一中初中部,后来又直升高中部。当时他获得保送清华大学化学系,但因家人希望他读医科而放弃保送资格,而后因为没有考上台湾大学医学系,只好进入第二志愿台大农化系,从此让他和化学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翁启惠是第一位以全额奖学金直接进入MIT化学系攻读博士的台湾学生,1983年到德州农工大学化学系担任教职,是该系创立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后来因缘际会到圣地牙哥的斯克里普斯(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SRI)担任新成立的化学系主任。

在Scripps期间, 翁启惠解开糖分子的秘密,他利用一锅法合成出多种癌细胞上的特殊糖分子抗原(例如Globo H,是一种含有六个单糖的寡糖,后来发现在15种癌细胞表面皆含有这种特殊的寡糖),也于1997年发表用酵素法合成出第一个复杂的均相化(homogeneous)糖蛋白分子。

因为这两个有关糖分子合成的突破,开启翁启惠对糖分子在生物体的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乃至于在医学上的应用,例如癌症疫苗、均相化糖蛋白及抗生素的研发,也因此让他获得很多国际奖项。

糖类研究权威 栽在政治口水战

翁启惠被美国化学界公认为酵素有机合成及糖类研究的权威,早年他开发的「酵素抑制剂」,1987年技术移转给美国第一大农业生技公司孟山都(Monsan-to);另外开发的「糖类合成技术」,也在1994年技转给费城的Neose糖类制造公司。1998年,翁启惠将自己创办的Combichem公司,以「高速化学平台」卖给杜邦制药,售价高达2亿美元。

他是第一位在实验室成功合成糖类的专家,也是第一位将相关研究应用在商业化的专家,1998年,张念慈和翁启惠合资在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创立Optimer生技公司。Optimer是以翁启惠的「One Pot糖类合成技术」为核心,专利名称为OpopS;而公司中文名字「浩鼎」正取自这门独家技术「One Pot」 的谐音。

2002年张念慈回台成立「台湾浩鼎」,却没想到而后因新药解盲数据未达标,在政治口水战中酿成风暴,翁启惠更因此陷入官司,不仅与他一生追求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擦身而过,他的院长之位,也被迫提前下台。

心系台湾,翁启惠把糖新药、糖蛋白、糖晶片、糖探针和抗流感药物与检测产品的发明专利,很早就已奉献给中研院;生医业界认为,翁启惠把糖分子系列产品智财留给台湾,损失至少1亿美元起跳,而细数中研院的技转案,几乎是过半以上是来自于翁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