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启惠专访(三)/不要扼杀台湾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机会

▲因被卷入浩鼎案,不仅扼杀了翁启惠学术生命,也扼杀了台湾最接近诺贝尔奖机会。(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吴铭峰台北报导

中研院长翁启惠在两年多前卷入浩鼎案,当时外界一度以为他事先掌握浩鼎解盲失败的消息,趁着浩鼎股价高涨时出脱股票,涉嫌内线交易罪嫌,但最后证明乌龙一场。

当时媒体报导内容都是「翁启惠透过在美国女儿持有3000张浩鼎的股票,因翁启惠事先知悉浩鼎将解盲失败,所以私下卖出10张股票」,但这样的报导却非事实

翁启惠解释:「当时浩鼎新药解盲后,我曾经对外发言,但那次的发言是很被动的。当天,我本来要在院内的活动中心主持活动,但媒体围着我,一直问我解盲的事,我只好依照浩鼎的英文新闻稿中的英文部分与媒体说明,而这个内容是主持浩鼎国际临床试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Hugo教授所撰写的,我把它翻译成中文;意即施打OBI-822产生抗体病患呈现显著的疗效。因这疫苗有用到我发明的技术,我的发言只希望让大家更了解解盲的内容不能单纯以『失败』作结论。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个解盲数据提供很多重要的讯息可供设计下次第三期试验参考。事后经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ASCO)的发表论述证明,我解释的内容都是事实。」

浩鼎在台湾兴柜前,翁启惠拥有技术发明人母公司创办人得认购的股权,为表示支持自己的技术,翁启惠以家庭信托基金协助女儿购买并持有浩鼎股票,女儿也授权父母管理其帐户,但仅仅因为解盲前,翁启惠接到银行理财专员电话,鼓励卖股,他接受理财专员的建议,随口一句「那就卖十张吧」六个字,就被外界扩大喧染为出脱股票的内线交易。幸好检调单位扣下他和理财专员之间的电话对话纪录,才还给翁启惠清白,两度对他做出不起诉处分,这个部分终告确定。

▲带动台湾生技产业的翁启惠,获得无数国际学术大奖。图为2014年他至以色列领取有「诺贝尔前哨站」之称的沃尔夫化学奖殊荣。(图/记者李毓康翻摄)

内线交易罪嫌的部分幸运获得厘清,但2016年4月,浩鼎案爆发后,翁启惠遭到限制出境,他的限制出境处分对于他本人、台湾产业界及国际学术界所引发的后果难以想像

在国际学术界极富盛名的翁启惠,经常受邀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或发表演讲、论文,或领奖,「案件检方侦办的时候,我曾经声请过一次解除限制出境,那时是为了出席2016年6月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ASCO)年会,因为我被邀请为该年度的主持人。在那次会议里,国内外学术界的朋友都跑来关心我,让我觉得造成别人很多困扰,再多的说明或许别人也难以理解,我就决定不再出国了。」许多国际学人因为对于案情不了解,一看到他便纷纷询问案情,表达关心,他深怕对主办单位造成困扰。他说:「等本案结束,也厘清相关疑点后,我才能安心,也才会重返国际学术圈。」

翁启惠近年连续获得被外界称有「诺贝尔奖前哨站」的以色列沃尔夫化学奖、化学界著名的美国Welch化学奖,外界均认为他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为台湾争光。但因为被限制出境,使得他获得奖项时,被迫放弃或取消,他说:「奖项可遇不可求,是别人给你的,对我来说是身外之物,但身陷此案的羞辱却是一辈子的恶梦。在被限制出境期间,我获得了美国重要的化学研究奖Welch Award in Chemistry,但因为被限制出境而取消。」

此案件对翁启惠影响很大,「形同扼杀了我的学术生命。」检方侦办一开始就限制出境,也扼杀了台湾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机会。

翁启惠专访(一)/为不存在的罪付出清誉

翁启惠专访(二)/期盼有客观公正司法

翁启惠影音专访/司法终将还我最后的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