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启惠专访(一)/为不存在的罪付出清誉

▲中央研究院前院长翁启惠接受《ETtoday新闻云》独家专访,他强调从未参与技转,没有做任何不法或不道德的事。(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吴铭峰台北报导

呼声最高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到因浩鼎案被检方以贪污罪嫌起诉,前中研院长翁启惠从当初回国服务台湾之光,到如今官司缠身并遭到国人舆论审判,他在在强调从未参与技转工作,也未曾私下交付材料厂商,更从未做任何不法或不道德的事。

对于受到外界误解,他深感遗憾,他认为,是因为检方与社会大众对于技术移转不了解而造成严重的误会。因为技转是生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若非透过技转,研究成果无法造福社会,研究的影响力也就有限。

对外发出声明,「台湾舆论不想要知道真相,在名誉人格谋杀了一位中研院长后,台湾又获得了什么?获得国际优秀人才不再返乡贡献,正式阻断归乡路」,翁启惠担心的说,他的案例将造成海外学人不愿回国贡献,这对未来台湾产业的发展,绝对有负面的影响。

「因为有研究才有发明,有发明才有技转」,这种产学合作模式,在国外可是被大大推行,尤其在生技产业界,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生技产业中,得到多个国际研究大奖的翁启惠解释,研究人员只能做基础研究,不可能直接做出药品产品,进入市场;所以基础研究完成后,为了让研究成果能够变成造福社会的药品、产品,只能将研究成果技术移转给民间的厂商,接棒继续研究、实验,最后才能成为实际的药品、产品,这就是技术移转真正的目的

基础研究技术移转后顺利发展成药品、产品,在生技产业的成功率仅有5%~10%,因此后续接棒的研究者实验者,将有大比例的失败可能,要冒很大的风险。也因此,以国外的实例来看,研究单位完成基础研究后,政府通常鼓励技术移转,让有资金、有兴趣及能力的厂商接续研究与实验,政府就可以分散失败风险。

「在国外这是被鼓励的!」翁启惠说道,「如果一个教授研究的东西没有价值,那会被看不起的!但在台湾好像相反,你最好不要去碰技转,就好好花政府的钱、做研究、发表论文就算了。」对他来说,「研究就要有影响力,而影响力就是研究成果被发展成药品、产品,得以造福人类!」

▲放弃国外高薪回国的翁启惠,一心只想提振台湾生技产业。(图/记者李毓康摄)

翁启惠在美国的多项研究,经过技转后,发展成治疗10种以上癌症的产品与疫苗;而中研院的重大技转案中,更有一半以上都是他的研究成果。「回来就是想帮忙!想帮忙台湾的研究环境跟台湾的生技产业。」翁启惠无奈的表示,台湾的生技产业因法令不足,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他回国后,除了贡献毕生研究结果外,还协助政府修定《科技技术基本法》、《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等相关法令,也协助「国家生技园区」及「中研院南部院区」的建立。他期待能让台湾的生技产业环境改变,让法规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没想到,最后却要面对国人如此严重的曲解

放弃国外的高薪,毅然决然回台湾服务,希望协助政府发展生技产业,翁启惠说:「没想到最后变成这样,我完全没有想到。」访谈的最后,问他对于回台湾发展会不会后悔,他说:「不会,我回来就是为了要解决问题,但万万没想到我自己出了问题,而且非常严重的被误解……。但不会因为这样,我就选择不回来。」

翁启惠专访(二)/期盼有客观公正司法

翁启惠专访(三)/不要扼杀台湾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机会

翁启惠影音专访/司法终将还我最后的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