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周一开盘前 央行先讲清楚「台湾没有荷兰病现象」
(新台币兑美元汇率走势。资料来源/中央银行)
立委4日下午挑战央行总裁杨金龙,直指台湾罹患荷兰病。中央银行这次快速回应,抢在周一开盘前,周日(6日)傍晚发布新闻稿,把原委说的清清楚,再度强调「台湾经济发展并无荷兰病现象」,大有不想再成为周一台股、新台币汇市的箭靶!
近期外界关注台湾产业发展过度集中科技业,并以半导体业为由,议论台湾是否有荷兰病现象。央行指出,「外界对荷兰病有所误解」。央行解释荷兰病来自3项「荷兰自己的问题」:1、资源移动,2、支出影响,3、荷兰盾升值。若以荷兰来比喻台湾,不仅两国情境「不相同」,且台湾进/出口的好坏,不是受到新台币升贬值的影响。
央行以新台币名目有效汇率指数(NEER)作证,证明长期以来,新台币汇率有升有贬,自2010年迄今的NEER呈现升值趋势,同期间台湾电子及传统产业附加价值均呈上升趋势,显示台湾产业并未受到新台币汇率变动之影响。
有关台湾是否有荷兰病现象,是2020年间电子业出口独强,刚好同期间传产业出现负成长,外界认为很像1977年「经济学人」(Economist)首度提出的「荷兰病」(Dutch Disease),即荷兰在1970至1980年代初期,大量出口天然气带来贸易顺差,累积大量外汇,同时荷兰盾(Dutch guilder)实质汇率大幅升值,削弱其他产业(如制造业)生产、出口,并使竞争力下降。
央行官员说明,台湾2020年的出口情形是全球对台湾电子资通产品的高度需求,而传产业出口受挫是因为疫情冲击,受雇员工人数下降、薪资亦下跌;该种不均等现象,在2021年全球需求因景气回升得到改善,传产制造业出口与电子业均处于增温。实际上,央行已在2021年第一季央行理监事联席会议会后资料中,非常详细的说明过。
央行此次再提出三大理由,强力说明台湾经济发展与当年的荷兰病现象并不相同:其一,长期而言,台湾传产与电子资通讯产品,两者出口年增率走势多与全球需求同向;传产业附加价值率与全球市占率亦趋升,并未出现如荷兰病所述竞争力下滑之情况。
其二,近年台湾传产制造业薪资涨幅不大,较电子资通讯业涨幅明显为低,而就业呈现下滑,反映劳动需求减少,与荷兰病工资上涨之症状不同。
其三,台湾各项产业出口表现主要系受全球需求变动影响,并非受新台币汇率走势所影响。
央行表示,台湾为小型开放经济体,无论是电子资通讯或传产制造业出口,长期均受全球需求变化影响,并非受新台币汇率走势所影响。此外,新台币汇率有升有贬,然而电子资通讯产业已具国际竞争优势,传产制造业亦致力高值化,持续转型升级,两者附加价值率均呈上升走势,并未出现荷兰病之症状,因汇率升值而损及竞争力之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