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不一定要妈妈来」 他用绘本帮女儿帮建自信

▲「亲子共读不一定要妈妈来」,他用绘本女儿帮建自信。(图/国健署提供,下同)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家住苗栗的辛小姐生完宝宝后,在卓兰镇一次健儿门诊中接触到亲子共读的「绘本处方」,实际执行后发现,亲子间有更多共同话题,宝宝也扩充了许多日常对话以外的丰沛词汇,让她不禁感叹,「能以低成本让宝宝透过绘本拥有全世界真是太值得了。」

根据台湾健康不平等报告指出,1岁以前的神经发展,是孩童认知能力基础,若此时没打好根基,日后的教育阶段也可能落后,并渐渐造成健康程度社会阶层的落差。

▲亲子共读可帮孩童扩充许多日常对话以外的词汇。

有鉴于此,国健署鼓励家长发展亲子共读,透过说故事来促进孩子认知与语言发展。署长王英伟表示,政府推动亲子共读始自教育部推广儿童阅读系列活动,国健署的加入有另一项重要的目的,希望家长可通过选择健康绘本,传达预防烧烫伤、近视防治及窒息防制等议题,从小提升孩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美国儿科医学会于2014年将「主动建议家长尽早念故事书给宝宝听」纳入儿童医疗照护政策之一。而台湾儿科医学会亦针对亲子共读提醒家长及主要照顾者,亲子共读应于舒服且不约束孩子的氛围下进行,并掌握「对话式共读」、「由少而多建立阅读习惯」及「家长以身作则」等原则技巧,也可随时携带绘本,有适当机会就可以说故事给孩子听。

国健署今(3)日举办亲子共读记者会,有着2岁半女儿的吴爸爸表示,亲子共读不是妈妈专属工作,他也常读书给女儿听,像聊天一样边翻阅书本一边提问引导,无形中建立孩子的自信,现在女儿不但会主动拿故事书请爸爸念,也乐于讲故事弟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