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研发经费增幅为何高于军费

旺报社评

历经美中贸易战晶片短缺、半导体设备受制于人的种种混乱与难堪后,大陆强烈意识到关键基础技术被掐住脖子的危险,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画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设定研发经费年均成长应大于7%,依据这个目标,今年将超过6.8%国防预算增幅,《纽约时报》解读,中国「决心成为一个不受制于人的创新型超级大国」。

科技将面临地缘政治挑战

其实,「十三五」时期大陆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成长率就已经达到7%,并非现在才开始重视研发,多年来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下,多项科技成果已达到世界级水准。其中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网络已经完成,打破美欧多年垄断;「墨子号」做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标志着大陆在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他如载人航太、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等,大陆也在世界前列。尽管有这些傲人成绩,但关键基础技术仍受制于人,这是大陆必须面对的困境。

无论是智慧手机、自动驾驶,还是航太飞船等,这个时代重要科技产品的核心就是晶片,制造晶片技术成为美国压制中国的关键武器,也成为大陆着力要突破的重点。大陆国家开发银行上周透露,将向超过千家战略新兴产业重要企业提供超过600亿美元的贷款,并设立一项300亿美元的政府支持晶片投资基金。大陆工程院官员透露,大陆将创中国晶片体系,以取代由英特尔、微软、甲骨文等公司组成的垄断势力。

台湾将面临严肃的战略选择。英特尔过去一直是晶片制造的老大,但一个「新超级巨擘」将要崛起,台积电及在晶片产业链中具关键地位的台湾企业都将被取代。台湾在政治上依赖美国或许是无奈的选择,但在产业发展上必须多元,让企业有最大的自主性、最小的政治限制。台积电是台湾护国神山,不但在川普压力下赴美国设厂,帮助美国发展自己的晶片,日本、欧盟也决心要发展自主晶片制造实力,避免依赖台湾,现在大陆也想发展自己的晶片体系,21世纪台湾高科技产业将面临沉重的地缘政治挑战。

中、美两国半导体行业协会11日宣布,共同成立「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将为两国半导体产业建立沟通机制,共同努力建立稳健、有弹性的全球半导体价值链。台湾也绝不能小看大陆后追的能量,3月初荷兰公司艾司摩尔(ASML)突破美国禁令,与大陆最大半导体生产商中芯国际续签设备供应合同,台湾相关晶片供应链企业的股价应声而跌。

两岸业界应力求科技去政治化,携手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在大陆聚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资通讯技术、生物技术都是台湾的强项,大陆致力发展的类脑智能、量子资讯、基因技术、未来网路等前沿领域,台湾也可争取搭上大陆顺风车,既可事半功倍,又可避免在国际激烈竞争中处于下风。

两岸共创数位经济红利

《十四五规画》将「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提出以数位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打造数位经济新优势的决心可见一斑。台湾企业既可发挥在高端晶片领域的优势,在大陆布局数位经济的过程中占得上游先机,也可以在AI、大数据、区块链、云端运算等领域加强与大陆交流,探索产业互补的可能性。若两岸能在产业数位化转型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甚至形成完整产业链,则可共创数位经济的红利。

两岸政治僵局一时难解,但经济合作、科研合作仍有空间,要维持台湾企业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也仰赖政治人物为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创造弹性发展空间。大陆《十四五规画》的「台湾专章」提出,「让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应该会为台企、台胞参与《十四五规画》乃至2035愿景目标中重点项目提供更多机会与便利。在新冠疫情仍肆虐全球、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大陆已明确释放出未来5至15年的发展目标,台湾应积极创造参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