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洪惠風/我以為我的英文還可以

爱尔兰的第一站,大雨滂沱,走没多久,我的鞋底就整个脱落,满脚泥泞,狼狈不堪。回到车上,迎来同团南非夫妻好奇的眼光,我把脚擡起来,「I lost my heel !」(我的鞋跟掉了。)

南非太太看了一眼,纠正道:「Oh, you lost your sole.」(你的鞋底掉了。)

英文不好,有些尴尬,只好自我解嘲:「Yes, I lost my sole(soul).」意思是「是的,我失去了我的灵魂」,取soul与sole同音。我又停了一下,「But I kept my heart.」(但还保有我的心。)

过半天,买到新鞋,一上车我就得意地炫耀:「I found my sole (soul).」(我找回了我的灵魂「鞋底」。)还加上一句,「and still kept my heart.」(仍保有我的心。)自认颇为幽默,且能用英语谈笑。

然而,到了晚餐时间,与南非夫妻、纽西兰夫妻开启聊天模式时,我又再度发现沟通能力大大不足,听不懂他们笑话的梗在哪里,也跟不上时事,多数时间陪着干笑。

与他们聊电影,英文跟中文的电影名称怎么样也对不起来,更不用说电影明星;保罗纽曼、娜塔莎金斯基的发音尚没问题,但基努李维要如何发音就有些困难,演《沙丘》的甜茶跟NBA字母哥的英文名字是什么,也想不起来。

电影聊不来,就聊政治吧,跟他们说台湾的外交处境。可是,布吉纳法索该如何发音呢?说到史瓦提尼,他们听不懂,换成史瓦济兰也无法沟通。后来查了字典,才发现史瓦济兰英文的重音在前面,念起来有点像「斯哇几懒」,而不是我重音在后面的史瓦济兰。

电影、NBA、政治都鸡同鸭讲,就聊旅游吧。还好大家都去过很多国家,故事也多,终于让场面不那么冷清。

事后回想,其实这都有迹可循。在医学会听不同国籍讲者演讲时,常常觉得台湾同胞的英文最好,每句话都能充分理解,其他不管是不是英文母语的讲者,皆需要时间适应;爱尔兰人常常有类似注音符号二声的尾音上扬;英格兰的口音有贵族感;澳洲有草莽味道;美国南方有南方的豪迈;东岸有东岸味;印度腔就觉得他的头一直在摇;义大利人不会错过尾音……再加上各个地区遣辞用句又有自己特殊的习惯,单靠听的并不简单,幸好医学会的演讲有幻灯片的辅助,不至于太难理解。

医学会参加多了,认为自己的英文还不错,南腔北调都能适应。平常听英文有声书或是英文Podcast,也是天南地北,不管内容是历史、地理、人文、经营、医学、神话、旅游……皆可以用1.2到1.5倍的速度;在国际会议用英文演讲,尽管结巴一点,倒也不成问题,门诊时还被老外形容是德国口音。

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到了开启天南地北的聊天模式时,才发现全是虚幻的,不是母语就不是母语,文化的差异、发音的不同、用字遣词的习惯,处处让沟通产生很大的阻碍。这些,都是之前预期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