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林比比鳥/以文字創造場域
两年前,我为了取得救护技术员(EMT)资格上了好几天课。老师原本从事科技业,成为技术员的契机是热爱爬山,想具备野外救护能力,没想到从此一头栽进去,渐渐地,山也少爬了,周末与周间晚上排班当义工,随车跑了多年救护。
因为常年处于第一线,他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案例,从无色无味的居家瓦斯中毒到家属情绪安抚,每教到一个知识或技巧,老师都能夹带自己与其他技术员的亲身经验。
上完了课,各种意外、疾病、应变与技巧,不再只是课本上硬邦邦的标准流程与通用案例,全都在我脑海中连结到不同年龄、性别与称谓,有情感、会痛会叫会哭的人。我听着听着开始恍神。
编辑有种病,只要遇到有故事的人,就想游说他写。特别是独特行业的人往往有外界不易听到的业界秘辛。最近几年陆续出现职人题材的书籍与影视剧,各科的医师、律师、救火员、做工的人、鱼贩、礼仪师……可是,救护技术员还没人写,没人写的职业与故事还好多好多啊。
我试着游说老师,鼓励他将重要案例在隐去个资与可辨识的特征下,平实地记录下来,就从「我第一次接到某某案例,是在……」接着让自己回到现场:病患是躺在热得发烫的柏油路上,还是救护员冲到住家后发现倒在地板上?跪在地上施作人工呼吸多久,膝盖会痛吗?病患家属是吓得说不出话来,还是慌乱到阻碍了程序呢?路人试着协助还是只想到拍照呢?救护车多久才到,等待的过程中,自己注意到什么细节呢?(很奇妙,这种时候会留意的大多是琐碎到说不出口的小事。)
试着写下来,让文字在白纸上创造出场域,原本以为空白之处、未曾留意的话语与情绪,都会慢慢浮现。写着写着,直到有一天,你忽然有个冲动,情绪带着热能与电,让你很想要重新整理细节与顺序,按照你的主观与感官认知,重新将事情再说一次。
那些琐碎却萦绕不去的细节其实很重要,都先放入文字的场域中,也许你会突然知道原因。透过书写、回忆起更多细节、删减,这个事件将与你的生命经历相连,成为你的版本。重大的事件不会天天发生,而值得写下来的故事必然有其原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与内在冲动……
我说着说着,愈来愈兴奋,在冷气开到最强的教室冒起汗。老师礼貌地笑笑,说:「教学都没空了,哪有空写东西。」看我一脸失望,又说:「文笔不好,怕写出来被笑。」文笔只是小事啊!
没关系,游说不了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