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苗救濟審議平均244天 審議委員盼明年回歸常軌
疾管署统计,接种新冠疫苗后,申请疫苗救济案量激增,救济金额以2022年最高,达1亿84.1万元。本报资料照片
疫苗接种后因不良反应提出救济申请,由卫福部预防接种受害救济审议小组(VICP)负责,由于疫苗接种量大,审案件由每年不到200件,激增至最高全年近5千件,去年平均每案审查时间高达243.6天,依照目前公布案量推估,仍有3600多例案件尚待审查。
疾管署统计,未接种新冠疫苗之前,2019年与2020年的疫苗救济申请案分别为149与167件,接种新冠疫苗后,2021年与2022年分别有3751与4813件;救济金额以2022年最高,达1亿84.1万元,案件审议时间愈来愈长,从2019年的67.8天,到去年要审查243.6天。
VICP召集人邱南昌叫屈,审议案件各式各样,有的病例报告一案就高达800多页,审查起来需要很多时间。为了加速审查,VICP增加开会频率,提高到一个月两次,更将个案依症状分类,并经由初审委员会审查,就是希望加快审查速度。
邱南昌指出,有的案件非常复杂,审议委员必须事前资料搜集,加上委员并非专任,都是兼职;不同案件也需要咨询不同专业的专家,有时候连找人都困难,根本是吃力不讨好,对能来帮忙的专家都很感谢。
新冠疫苗接种进入第四年,现在比照流感疫苗,每人每年建议至少打一剂,积累的待案件是否有解?邱南昌说,最近送审案件量有减少趋势,但前两年实在累积太多案件,现在仍在努力赶进度,他手边仍在审查2022年10月接种疫苗的个案。希望明年时疫苗救济申请数量回归常态,不再爆量。
随着大家对新冠疫苗的了解增加,审查委员的「烦恼」也随之出现很大的转变。邱南昌表示,一开始新冠疫苗是新的疫苗,大家对副作用比较不了解,当时参考文献不多,需要比较多的讨论;现在有关新冠疫苗副作用的研究增加,委员需更新资讯,依据新的文献调整判断,但也因为目前的研究较为充足,减少了一些案例审查时间。
邱南昌呼吁,我国申请疫苗救济的行政程序相当便民,但不希望大家浮滥申请,部分民众抱着「赌一把」的心态,试试看能否得到救济。但审查时,卫生单位必须搜集病例,专家委员翻阅报告、写病历,可能让到真的需要救济个案审查进度被拖延。
疾管署副署长曾淑慧表示,这几年疫苗救济申请案量大,审议时需要调病历,采取行政措施等,疫苗救济金是全民共有财,必须审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