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近视眼防控既要关注青少年也要关注学龄前儿童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3日讯记者 柴葳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幕开启之前,2019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率先开启。

“请问王宁利委员,现场有很多记者都戴着眼镜青少年视力下降也受到关注,加强视力保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人民日报社记者将问题抛给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

“我观察到,你自己就是戴眼镜的,你的眼镜度数估计在400度左右。”一句看似轻松的回答之后,王宁利委员的表情凝重起来,他坦言,我国近视眼的发生有三个特点:小、深、高。“小”就是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五六岁的幼儿中就有近视眼了;“高”就是患病率居高不下,在一些领域患病率已经顶到天花板了;“深”就是度数深的人数在增加。

“近视眼已经成为了国家关心影响千家万户的问题了!”作为眼科医生,王宁利委员毫不讳言,在近视眼防控方面,没有神医,也没有神技,国家战略和全社会行动关键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

王宁利委员将《实施方案》的核心关键词解读为国家战略、全社会行动,即将近视眼防控从过去的某个部门、某所学校上升到国家层面全民行动。

对《实施方案》中提到的“一增一减”,王宁利委员认为社会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增加户外运动时间方面仍存在认识误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中应强调减轻学生的用眼负担,而且需要全社会联动,避免因不同学校、学校和家庭的不同要求而降低防控效果。“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现在的要求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有的学校说我们做到了,7节课课间十分钟加上半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够了,这是不对的。我们强调的是连续一个半小时户外活动,同时如果只有运动没有户外活动,防控效果也是降低了。”王宁利委员认为,将近视眼防控的主战场和主要群体聚焦在学校,其实是忽视了学龄前儿童的防控。儿童在学龄前应有150度-170度远视的储备,如果在学前阶段把远视储备都用光了,小学阶段很容易近视。对社会上各种防控近视眼的“神器”也要把质量把控放在第一位,坚决防控这些设备孩子带来视觉上的二次损害。

“我今年带来的提案是近视眼防控既要关注青少年也要关注学龄前儿童。”王宁利委员相信,当近视眼防控成为国家战略,多项技术综合使用,多个部门一起发力,我们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