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灾后 面对风险的省思

(图/本报系资料照)

这次全球股灾爆发于美国8月1日,最凸显的是当天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7.1%,次日亚洲股市开盘接续跌势,与半导体相关性最高的台股下跌1004点,下跌幅度4.4%,创下台股有史以来最高跌点的纪录。

接着,美国8月2日开盘后跌势持续,费半续跌5.2%,两日之间累计跌幅11%。因费半跌势太猛,因此即使在那两天之间,美股三大指数并未特别重挫,但亚洲投资人可能都度过极为不安的周末。

8月5日亚股开盘,果然迎来很难想像的局面。日经225指数大跳水,收盘指数下跌4451点,狂崩12.4%,创日经史上最大跌点纪录。日经指数期货更因达到8%的跌停上限,两度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韩国股市的现货和期货,盘中亦因指数暴跌而暂停交易。

当日台股更让许多人傻眼。台指重挫1807点以19830点作收,跌幅8.35%,创单日盘中最大跌幅、跌点,及单日收盘最大跌幅、跌点等纪录,台指期货更暴跌2152点,以跌停板10%作收。

接连3个交易日的全球股灾后,亚洲股市上演报复性回升,包括日经指数8月6日单日大涨10.23%,台股指数8月6日及7日两天累计上涨7.38%。即使如此,相较股灾爆发前的7月31日,台股仍下跌5.95%,日经更下跌达7.96%。

经历上冲下洗,损失惨重的应属多数;即使是毫发无伤,甚至是小赚一笔的投资人,也都共同体认到全球股灾爆发的惊心动魄。事件是否已落幕还有待观察,但有两个议题,却是投资人面对未来风险时必须仔细思考的。

第一个议题,就是厘清这次股灾为何会发生。众所周知,自从4年多前,美国联准会在2020年3月23日宣布无上限QE政策后,全球央行跟进的宽松政策,已造成全球股市大涨,例如那斯达克4年多来涨幅达136%。虽然股价飙涨成为泡沫的迹象愈来愈多,但AI科技的突破与发展,又将全球股市,尤其是科技股带到另一个高原。

在这过程中,各式风险其实也愈堆愈高。有的是「看的见,但常被视而不见」的灰犀牛;有的是「突如其来,无法事先预测」的黑天鹅。但不论是哪种风险,在事件发生后,究竟有迹可循,也应厘清脉络,从经验中学习。

例如,造成这次全球股灾的因素很多,有长期、短期,也有触发点。但不论是股价涨多拉回的长期因素,或是美国公布新增就业人数及失业率不如预期,或是英特尔财报显示营运不佳,或是日本央行升息引发国际金融套利交易的回补清仓,或是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不确性升高,甚或是哈玛斯领导人在伊朗遭暗杀身亡。种种这些,其实也都可归属于不同属性的「可测风险」。因此,在投资人追求高报酬的同时,也须对高风险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个议题,就是应思考和学习在面对风险时,应采取何种避险策略。依据历史经验,当市场极度不安时,往往增加美元或日圆或黄金等贵金属,甚至是比特币的持有,以做为「避险港湾」。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或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全球通膨时,美元或其他避险产品价格的大涨均源于此。

但时代不同,情况不同,历史的过往应参考但不能滥用。以这次全球股灾经验而言,几天之间,看到的是美元指数的下跌,及白银、白金、钯金的全面下跌,甚至看到比特币3日之间跌幅16.5%。相对地,日圆3日间升值4%,美国30年期公债上涨3.8%,都是在风险分散时的借镜。(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