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公共建设防灾的省思
全球防震科技日新月异,顶级住宅大楼或地标型建筑工程,常用「阻尼器」及「制震壁」,提供最佳防震方案。例如,台北101大楼的风阻尼球,即「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随时帮助101大楼抗风防震。
再如,台湾沿海县市的地层下陷,或是高铁彰化、云林沿线地层下陷区,经济部水利署及台湾高铁公司等单位,每年都会监控当地地层下陷变化,并防范工厂或农民超抽地下水,以防范地层下陷持续恶化,影响当地民众居住、生命财产安全,及高铁的行车安全。
高铁、国道高速公路的桥梁、水库坝体安全,因牵涉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相关主管单位都会定期执行安全检测与追踪,以杜绝灾祸发生。但县市、乡镇之间的高山、偏远桥梁、道路及建筑物,因县市政府经费有限,或管理权责划分不清,让上述标的物,沦为「三不管的地带」。
尤其,全台各地桥梁、山区道路防震检查,泰半成为被忽视、漠视的工程。例如,2000年8月27日,因受到「碧利斯台风」带来豪大雨,导致高屏大桥的桥墩被冲毁,瞬间造成人、车掉落溪底的重大灾害。
接着,2008年辛乐克台风,造成当时台中县的「后丰断桥」、及南投县庐山温泉区的饭店倒塌,让人看得怵目惊心。所以,各级政府应严格检测境内桥梁、道路及建筑物安全,如有缺失,及时补强或处置,以免重大伤亡事件不断重演。
就像今年适逢921大地震届满23周年,中央气象局9月21日「国家防灾日」当天,分别进行「地震速报测试」及「海啸警报测试」,但却没有看到各级政府或工程管理单位,配合国家防灾日,严格检测各地桥梁、道路及建筑物安全的实际行动。
上述地震、水灾、火灾的殷鉴不远,各级政府应牢记在心,而不是当灾害发生时,各级首长才忙于现场勘灾,恐怕只会被批评作秀,或妨碍救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