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发不出去的补贴 高塔思维帮不了市井小民

去年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后,经济部公布「基本工资补贴」方案,原计有66.3万名劳工适用、预算匡列35.46亿元,但据统计,仅受理1万8,780案,拨付金额约4.23亿元。外界认为,申请率低下三大原因就是不外乎就是门槛太高、救不到无商号店家、以及疫情受损产业劳工大逃亡。

今年开放申请的基本工资补贴旧方案,主要是以去年9、10月营业额与前一年度相比衰退两成者作为主要门槛,但去年三级警戒主要是在5月至7月期间,若商家调整经营方式、苟延残喘,9、10月营业额就难与前一年度衰退两成比较,连门槛都过不了,如何申请补贴?

补贴方案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税籍登记、营业执业许可或立案证书之事业,但放眼大街小巷的面摊、便当店、或市场里面的各种摊贩,哪一个符合资格?就连全国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也说,「有很多商家都觉得规范很麻烦」,特别是没有商号、免开发票等小商家,即使有请员工,也不能去申请。

另外,今年上半年本土疫情又再度升温,不少受损产业劳工选择留职停薪、甚至离职,因为去做外送都比留在公司内更赚钱,因此当劳工开始选择离开之后、雇主能申请补贴的人数变得更少,补贴自然发不出去。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劳工开始逃出受疫情影响的公司时,也代表这些公司恐怕只会更快走向倒闭、最坏将会引发倒闭潮等更多社会问题。

因此,明年基本工资补贴方案如何设计条件及门槛,官员们不应坐在冷气房里思考,而应端出更有温度及可行的方案,才不至让工商业看得到,却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