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是「日不落」还是「被殖民」?

台湾电子产业供应链、代工厂持续面临客户要求生产链移转挑战,但提多出的成本、税金要怎么解决?图/摘自freepik

「让台湾成为『经济上的日不落国』」,这话,是去年2月间副总统赖清德喊出的一个「梦想」。在接下来的一年,这也是他重要的竞选政见之一,直至成为准总统后的这几个月里,密集与产业公会/业界大老会谈的席间,仍是他不离嘴的产业发展重大目标之一。

电电公会理事长李诗钦直言,这项雄心壮志让他很有感,因此在赖清德于3月26日资通讯(ICT)产业参访座谈会后,一定要再找时间与准总统进一步讨论,究竟他所谓「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台湾的产业」,明确的定义、推动方向、发展目标是什么。

以台湾ICT产业2022年度逾7,790亿美元的总产值来看,仅有两千多亿美元是在台湾生产,也就是说,其它五千余亿美元都在海外生产。李诗钦预估,2030年时,台湾ICT总产值可望达1兆美元、甚至更多,但台湾作为全球AI伺服器、AI PC、AI手机等装置生产的主力供应链,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生产比重都会分散到东南亚、美加墨、欧洲等地区。

随着整体产业生产规模及产值愈来愈大,政府要如何协助台厂在比台湾大数倍的全球大市场维运管理与长期深耕,不用因政治因素搬来搬去。在这其中,又要透过什么样的诱因,以提升这些海外大市场对台湾业者乃至对台湾的需求,都左右着未来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

业界大老们看问题的层次高,不过业内人士直白地说,这几年,台湾电子产业供应链、代工厂持续面临客户要求「中国+1」的生产链移转挑战,各厂对外口径一致、表态「以客户需求为主」,但大家没说出口的是,客户要求供应链另拓生产据点、划出未来生产目标的大饼,却绝口不提多出的成本、税金要怎么解决。

此外,客户端的「台湾+1」生产,挑明了就是不认为台湾是个长久安全的落脚处,加上台湾腹地、人力、市场规模有限,水、电等资源等问题难解,产业链若欲扩展整体产值规模、产业价值和影响力,势必就得走出台湾。

表面上看来,台厂这么被推着、拉着去扩展更广的海外布局,好似落实了「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台湾产业落地」一说,「但实际上,关键主导权都不在台厂、或说是台湾的手上,这和被殖民,有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