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如果,中经院长是一位网红

活动当天实体活动和线上直播无缝接轨,不能亲自与会的政府首长,上自总统蔡英文、行政院长苏贞昌、国发会主委龚明鑫、经济部长王美花等,皆有书面、影片祝贺;实体会场有副总统赖清德、总统府资政吴荣义、考试院长黄荣村等致词。历任中经院董事长、院长出席了九成。还由前中经院长吴中书忆往中研院士、前中经院董事长胡胜正,在世时对中经院的关切与作为,前中经院董事长梁启源缩时汇整中经院的40年成果时,公开中经院与台大土地缠讼案的历史文件,让后人见证。此外,中经院团队特别建置「中华经济研究院40周年院庆网站」,以策展概念纪录、并提供40年来中经院的院史回顾、纪念影片、纪念特刊,并提供院庆当日的活动资讯分享。

中经院是国内研究智库之一,成立背景和所有智库十分不同,有独有、立法院通过的组织法,有政府集合民间捐献的台币10亿元创设基金,董事会成员由财经部会首长、中研院经济所长、大学校长和企业集团董事长,现任中经院董事长曹添旺形容为「国家级智库」,40年来帮助政府解决台湾面对的经济问题,从过去台湾加入WTO、台美贸易对谈等重大决策中经院从未缺席,且积极协助政府评估相关议题,为台湾争取最大利益,目前400多位人才持续贡献研究成果,积极向政府当局提出建言与政策。

当天因上课无法出席的前中经院长陈添枝,在《经济前瞻》中经院40周年特载中撰文提及:到了40岁,也应该可以独立思考,辨别良策与窳策,不被政府误导,也不被世俗迷惑。我想40岁的中经院作为一个智库,应该已通过这个标竿。中经院是有价值的,这由每次政权轮替,院方领导人就急着更换,可以获得证明。

对于研究智库的定位,陈添枝认为,应是罗致海内外人才,为政府不同阶段的施政提供脑力的支援。从威权到民主,不分政党,不分蓝绿。40年来经济学者参与中经院政策研究计划者不计其数,主流的想法皆如陈添枝所描述的期待,是智库的传统。

中经院上上下下也都知道,创院以来,政府除了任命领导人和董事,不曾再为中经院提供任何财务和物质的援助,中经院的运作完全依靠执行委托研究计划赚钱自活,和其他民间智库或公关公司无异。院庆活动的「观点交流」上,唯一曾双兼中经院董事长和院长的台大会计系名誉教授柯承恩亦直指,智库应是政府政策研拟的大脑,大部份研究员受过学术研究的训练,研究成果却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智库因为研究计划预算被政府部会控制,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对「动脑筋」的人没有尊重,许多结案报告束之高阁。

柯承恩倒是提出一个不同的观点:现在政府需要智库协助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期待「未来的研究」,不再只是学术研究期刊,比较像政策研究规划,政策研究会有研拟期,要了解政策面对的生态,或许有立法需求,也需要说服社会,「要作政策的通路,不是只有制造」。所谓的通路,是能让研议的政策可以和行政体系、立法体系、社会等关系人都能沟通,智库的影响力应是反映在与通路的对话成果。

经济博士讲不过电视名嘴,柯承恩鼓励中经院自己在YouTube上开经济论坛,自己投资数位摄影棚,把和外界的通路铺起来,让知识透过现代数位传递、能与社会对话,才有政策价值!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亦提醒,中经院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来要怎么走?」面对下一个40年,自己要推动改变,政府也要改变,和政府的互动更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