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网红卖屋 该管管了
任何人只要口才好、能讲敢讲,都能成为房地产名师、专家,这些网红名师是否该具备具有一定的资格,值得深思。(示意图)图/本报资料照片
即使政府祭出几波打炒房,房地产市场依然热度未减,打开网路社群,充斥着「老师们的课程」,或者网红利用高知名度的揪团、带货,然而乱象不少,有些是不动产从业人员从网路行销玩出心得跨行转战,也有很多是KOL化身名师开怎么买房子的课程,对于这些网红的身份、言论,或透过与业者合作的行销、购屋投资等行为,政府该管管了。
房地产的网红行销可以分几个阶段,最早网红始祖「帅过头」靠着犀利的房地产分析,揪团在房市杀进杀出,也带起一波房地产投资热潮;第二个阶段网红带货兴起,从海外不动产揪团、建案开箱业配等,利自身网路高声量、粉丝的高信任感,为建案带来人气;近年网路课程充斥,不少「老师」们开设如何投资房地产、如何取得高额贷款的课程,几堂课程下来所费不赀,也吸引不少房市小白。
平均地权条例修正案上路后,政府针对房地产「炒作」行为给予明确定义和重罚罚则,不能散布不实资讯、影响房价,不能营造不动产交易活络表象等,罚款100万元以上、最高5,000万元。新法上路以来,绝大多数合法业者在行销及资讯呈现上格外谨慎,深怕误踩红线。
但在网路社群中,又是另一个世界,充斥各种似是而非的市场资讯、大放厥词的分析言论、或者为某个地区、建案、房价的背书,政府除了时时稽查合法业者的销售,也该管管这些网红言论了。
股市里报明牌得具有分析师身份,房地产是个专业门槛和取得门槛都极高的产业,透过合法代销、房仲等通路购屋至少经过政府认证、执照的把关,然而任何人只要口才好、能讲敢讲,都能成为房地产名师、专家,这些网红名师是否该具备具有一定的资格,值得深思。
其次,对于网红的业配、揪团、带货、课堂上推荐物件,或与业者合作的抽佣、分润等具有营利的行为,也应适度揭露。否则消费者砸大钱向不合法的业者或网红取得水份高的资讯,到最后还被剥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