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缺工问题何时了?

好工作的定义不只是单看薪水,连公司本身的价值观,对环保永续、性别平等、LGBT、晋升制度、加薪频率、奖金发放等层面,也都是年轻人的观察重点。图/摘自Pixabay

疫情之后,各行各业迎来新气象,但「缺工」已经成为各企业的头痛问题。许多银行统计,分行平均每年都有1成以上的自然流失,而被要求停休、一个人做好几个人工作更是时有所闻,这都显示出缺工已是企业当务之急。

虽有AI(人工智慧)的崛起,看似未来一片光明,未来许多繁琐的事情都可以交由AI处理,但实务上,许多工作仍是充满不可替代性。以过往的例子来看,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的发明,的确带来了许多方便性,节省了不少时间,但收衣服、收碗盘、清垃圾等等还是要由人来善后。

■少子化加速,

世代工作价值观落差大

若以AI来看,AI的资料是由人「喂」进去的,因此就只能在这些资料中翻来覆去,甚至还可能把假资料、错误资料带进去,而训练、除错、询问问题等关键因子还是在人身上,甚至若未来还牵涉到价值判断时,AI判断的结果可能跟有情感的人类截然不同,都显示出AI还是有其局限性。

回到缺工议题上,最关键问题还是少子化。台湾在战后婴儿潮中,最高的1963年,当年有42.7万名婴儿出生,但来到2022年,一年仅剩13.8万名婴儿出生,腰斩再腰斩的数字,少子化的环境加上超高龄社会即将来临下,未来各种牵涉到人力的各种海啸就将袭来,从各级学校、房市等方面的直接冲击外,劳动力更是海啸第一排。

另外,现在年轻人有父母的百般关爱下,价值观已是截然不同,对于工作的想法、想像跟以前已经是截然不同了,闪辞工作,追求梦想已是常态。有人说是草莓族、有人说是躺平族、有人说是追求小确幸,但说穿了,年轻人追求的工作,不单单只是为了五斗米折腰,更要求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且是追求一份「好工作」。

■年青人追求「好」工作,

薪资不是唯一

好工作的定义不只是单看薪水,连公司本身的价值观,对环保永续、性别平等、LGBT、晋升制度、加薪频率、奖金发放等层面,也都是年轻人的观察重点。年轻人跟公司的面试,不只是公司挑员工,更是年轻人与公司「频率」合不合拍的测试场合。

也因此,愈来愈多公司看到年轻人离职、找人、重头开始训练的恶性循环,积极跳脱这循环,因此开始重新检讨公司内部,加薪、补人、福利制度、升迁制度的规划,虽看似增加成本,却可以跳脱恶性循环的泥淖里,对公司的发展才是长长久久。

而要成为幸福企业更不是口头说说而已,也不是拿了几个奖就是完美无缺,重要的是要让每位员工看到未来,才愿意拼命在职场中付出浑身本事,不然说穿了,年轻人追求的是未来的愿景,而非看不见的未来。

这其实也不光适用于年轻人,而是每个员工。员工追求的其实很简单,付出的心血拿到了该有或更高的回报,不用委屈求全,「一份成就感」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望向缺工、少子化的重要议题、更是不可回避的课题下,每个人、每间企业,乃至于各级政府都有义务跟决心,要更积极找寻解方,以解开这难解的问题,若是放任不管,这个结只会愈来愈紧,到最后磨损光所有人的意志,导致缺工问题只会更加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