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疫情缓了 缺药问题难了

蔡政府上任后推出5+2产业创新计划,生医产业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但面对缺药却仍慢半拍,引发民怨。卫福部推出短、中、长期等因应计划,长期规画却得检讨健保现行药价政策且鼓励国产药厂生产学名药,并期待专利届期的原厂药在短缺时可生产。

其实缺药在全球都存在,遇到疫情缺工产能下降,也遇到原料药、原物料短缺等制造端问题。在国际需求增加下,我国市场小,导致竞争力低也降低输入数量;再者,输入药品运输延迟、难以掌握输入时间及数量都加剧缺药难关。

根据统计15类缺药品项,从软便、抗生素、止吐、止泻等民众常用药都有,卫福部紧急规划成立「防缺药中心」要透过跨司、署、部会等协调,改善缺药问题。

但蓝营批评,不少药品早已通报缺药,却不见改善,是国安问题,例如肌肉松弛剂在2021年通报缺药,复方抗生素、退烧止痛锭、降血压药品等也是在2022年中就通报缺药。卫福部因应缺药危机却中枢神经失灵,的确值得深切检讨。

我国疫情已步入尾声,预计3月底轻症确诊者就可免通报免隔离,但缺药问题却持续延烧,且进一步冲击健保药价调整,有逾百项药品今年被排除在外,调整品项可说史上最少。

近期缺药潮从社区药局扩大到医院,引发民众跳脚,网友更嘲讽,台湾不只缺蛋,还缺水、缺电、缺工,现竟又传出缺药潮,猛批「政府真是缺德」。其实,俄乌战争带来原物料短缺,引发进口原料药短缺,不难理解,但重要的是政府是否正视,否则与民众感受落差太大,与「温暖坚韧内阁」的形象恐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