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位「漫画编辑」!曾催稿催到印刷厂⋯最怀念大师郑问「从不拖稿」

台湾漫画30多年来,朝向多元跨域发展。(示意图记者谢婷婷摄)

记者林育绫/台北报导

30多年前,全台第一位挂上「漫画编辑职称黄健和,如今是大辣出版社总编辑,可说是台湾漫画发展的见证人与重要推手!他回忆当年向漫画家催稿的经历,提到郑问最准时,第二「好催」的是麦人杰,而最棘手的是曾正忠,曾经催稿催到在搭车前往印刷厂路上,还在车上贴边画,也是少数「到了印刷厂还在画的作者」令他哭笑不得。

▲黄健和在敦南诚品熄灯日分享台湾漫画发展,提到自己30多年前是全台第一位「漫画编辑」。(图/记者林育绫摄)

1989年时报出版《星期漫画》创刊,黄健和在当年5月加入,也是全台第一个挂上「漫画编辑」职称且印在名片上的人,他形容当时漫画编辑的工作其实就像是「快递」,负责向漫画家催稿、收稿、贴字卡然后送印等。

受到日本漫画刊物的影响,《星期漫画》必须在每周三上架,学生或上班族喜欢在当天上学上班途中,看到它们出现在书报架上,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星期日收到稿件、贴完字卡,星期一送印,星期二出炉,星期三上架,只是往往漫画编辑的理想与现实有落差。

▲郑问在30年前的作品阿鼻剑》,如今出版30周年纪念合订版。(图/记者林育绫摄)

他回忆,当年交稿最准时的漫画家,就是如今被奉为大师的郑问(1958-2017),郑问当时创作的《阿鼻剑》,水墨风格相当吸睛,不仅如此,这位大师还常常技研各种画法牙刷物品都被拿来当作实验创作的工具,因此工作室常常像一间战场,但只要郑问说「傍晚5点来拿」,通常就可以拿到,最多等待吃一碗泡面时间而已。

而黄健和说自己喜欢、第二容易催稿的漫画家,就是如今还活跃的麦人杰。通常他拿完郑问的原稿隔天就可以拜访麦人杰并收到稿件。黄健和说,「麦人杰的产值爆发力相当惊人,最高纪录曾经一天完成16页!」

当时对他而言最棘手的漫画家就是曾正忠,最惨纪录是星期二才拿到原稿,在搭车前往印刷厂路上还一边赶着贴字卡,而曾正忠也跟随在一旁,「因为还有几笔还没画完!」他也是少数「到了印刷厂还在画的作者」,让黄健和哭笑不得。

▲黄健和在敦南诚品熄灯日当天,分享台湾漫画发展。(图/记者林育绫摄)

台湾漫画曾经巅峰,也曾经被视为「不良读物」,1995年左右是辉煌年代,到了1997年开始掉入低潮。2003年大辣出版社创立,黄健和加入,他们在2012年起带领台湾漫画家去参加法国「安古兰漫画节」,至今每年仍协助台湾图像创作者前往。

遗憾的是,郑问在2017年突然过世,他的作品于2018年进入故宫展览,显示出台湾漫画地位走向艺术,也有提升与多元发展的趋势,但是台湾漫画的市场仍需更多支持。

▲2018年,漫画宗师郑问的作品进入故宫展出。(图/故宫官网

而麦人杰一路成长,曾经负责的《魔法阿嬷动画大受好评,黄健和也一路相伴,还曾经到产房跟他拿原稿,称赞他是「少数能让漫画动起来的人」。

如今麦人杰最新作品《铁男孩目标也是「要动起来」,然而动画制作成本相当高昂,他原先预计将赚到的钱拿来投入制作,但花了2年时间制作了3分钟,钱全数烧完了,在黄健和劝说后,决定先回来画漫画,先以纸本漫画的方式完成《铁男孩》。

▲麦人杰最新作品《铁男孩》,目标也是「要动起来」。(图/大辣出版提供)

黄健和说,动画虽然吸引人,而纸本漫画的迷人处,便是可以停留在某一页。台湾漫画从30多年前走到现在2020年,开始有更多元的跨域发展,漫画家也开始跟编剧小说家合作,例如《假声男高音》、小庄阮光民的《天桥上的魔术师图像版》,他盼望读者能多支持,留给台湾漫画一点关注与时间,「可以的话,至少每年买一本台湾漫画回家!」

▲黄健和鼓励台湾读者,多给台湾漫画机会,每年至少支持一本台湾漫画。(示意图/记者林育绫摄)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