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下的新中国 能吃的有多少

整合与淘汰才刚开始,中国「人治」问题是关键。(今周刊第927期)

我们总是听到中国十三亿人口,市场大、商机好,但是,真正吃到的,又有多少?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急速成长,一路上也留下坑坑疤疤,如今,中国内需正往填补经济缺口的方向转型,从医疗、教育到环保,谁抢先满足缺口,谁就能赚到钱,《今周刊》前进中国服务业第一大城上海,见证新兴服务业如何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成长的热点。

来自台湾的牙医陈俊志,今年可说是他的事业高峰。五月,他才在中国福建漳州开设第四家据点。牙医这几年在中国的需求,高速成长,这两年他奔走两岸,就是为了建立当地的医疗团队,现在拥有二家诊所、二个门诊,以满足当地看也看不完的牙科病患。

「在中国拔一颗牙加抽神经,只要三十元人民币(约新台币一五○元),我收费贵三成,还是很多人要来。」陈俊志说。「才两年,我在那边的医疗团队,规模已经追上台湾。我在台湾可是干了二十年!」陈俊志在中国的小诊所并不铺张,就算收费较高,仍时常人满为患。

「中国的硬体资源不输台湾,但没有人才,制度也不完整。十年来,医疗服务业在中国可说是一片空白。」陈俊志说。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工厂的服务业开始重新起步。过去十年,房价翻了四倍,但每年例行参加体检人数也翻了四倍。房地产仲介的收入,在过去十年翻了十倍,但文化产业的收入,翻了二十倍。」陶冬用兴奋的口气说:「这些,就是投资机会,就是我在转型、在痛苦之中的中国经济看到的新亮点。这些,就是中国未来十年成长的新热点!」

类似陈俊志这样单枪匹马「登陆」的案例越来越多,更早也有不少台湾医疗团队看准这块医疗大饼,进驻中国。台湾联新集团上海禾新诊所副院长周明仁观察:「抢滩中国的医疗集团很多;遇到的问题也很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仍在:这里市场真的很大,而且真的极缺医疗资源!」

【减速:中国产业转型,制造业式微、服务业出线,填补经济缺口】

「短期来看,服务业的确因为总需求转弱,在生产和房地产投资上,不像过去那么强。」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分析,「但长远来看,从消费、内需仍在增长的角度,服务业在这方面支撑力会越来越明显。」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也分析:「过去十年,中国服务业一直处于畸形的平衡,也就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过剩投资。」

乔虹认为:「服务业正在进行淘汰与创新的过程。例如教育、医疗方面的非传统服务业,未来会越来越多。」

【崛起:新服务业领风骚,医疗、教育、环保升级,重新定义生活方式】

分析中国过去五年的成长趋势,零售批发或餐饮这类的「传统服务业」,已大不如前。引领风骚的,是一群小而成长快速的「新兴服务业」,包括医疗保健、教育、环保、法律咨询、娱乐文创等领域。

去年,中国本地老牌洗衣连锁荣昌洗衣,推出了「荣昌e袋洗」的服务,融合网路电商模式,用微信(中国通讯APP)预约,上门亲收私人衣物,颠覆了传统送洗的习惯,只要在线上商城买一张卡,就能完成所有消费,更符合现代中国年轻人的使用习惯。

上海市台商投资协会副秘书长黄文明观察:「现在,在中国做生意的方式和过去不同了,在各个产业发展不同,但你要瞄准的,是他们缺乏的、没有的才行。已经有的,他们不屑一顾。」

【挑战:整体风险仍在,整合与淘汰才刚开始,人治问题是关键】

服务业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中国「人治」的问题,是现阶段服务业成长的最大阻碍。「贪腐情形还是很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服务产业的成本就很高。」

缺口下的新中国 能吃的有多少。(今周刊第927期)

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就是中国知名的财经媒体「21世纪网」,最近被爆出敲诈案。主编在中国央视新闻上自白,曾威胁企业下广告,如果不从,就用负面报导攻击该企业,不法获利逾三亿人民币。

一名当地知名台商就私下告诉《今周刊》,这类问题在中国层出不穷。他们每年至少要花二百万人民币在这些媒体上登广告,才能阻止恶意不实的报导。「所以,很多问题都和腐败程度有关。现在还看不出有具体的动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谢国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