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年代涉人权风险 陈菊:勇敢面对

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委陈菊12日出席「人权同行,AI无虞:AI x人权趋势论坛」。(监察院提供/陈薏云台北传真)

因应人工智慧(AI)的发展引发热议,国家人权委员会12日举行「人权同行,AI无虞:AI x人权趋势论坛」,除了邀请澳洲人权委员会人权事务委员洛林•芬利(Lorraine Finlay)现场发表「人工智慧及其所涉人权风险」专题演讲,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委陈菊致词时说,AI可能引发隐私权和假讯息疑虑,甚至威胁言论自由的核心价值;台湾必须勇敢面对生成式AI所带来的人权挑战,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基本权利。

国家人权会期待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生成式AI造成的社会冲击与人权风险,了解其所带来的机会和相关国际规范,强化社会大众于数位科技时代下的自我保护和人权意识。澳洲办事处代表Robert Fergusson、马来西亚友谊及贸易中心代表Aznifah Ghani、纽西兰商工办事处副代表Renee Bates也特别参与论坛,显示AI发展及人权议题亦受到国际高度关注。

陈菊开场致词时表示,人权会特别重视AI对于不利处境群体的影响,AI的开发应以符合人性尊严及满足人格自由发展为宗旨,并应充分尊重和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更强调虽然生成式AI可能引发隐私权及假讯息的疑虑,但台湾身为民主自由国家的一员,必须勇敢面对AI带来的人权挑战。

陈菊强调,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近期发布「生成式AI相关人权风险分类」,指出这项技术可能导致假讯息、劳工失业风险、深度伪造(Deepfake)以及儿童无法辨识内容真伪等人权危害。其中,生成式 AI无形间取代个人形成意见并持有自身观点的能力,若有心人士透过生成式 AI 制作、散布假讯息,更可能威胁言论自由的核心价值。

陈菊进一步说明,人权会今年针对大专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分析803份样本数,发现约75%的受访者在与生成式AI互动时曾提供个人隐私资讯,并且担心自己的个人资讯或对话内容,可能被收集或泄漏给第三方;61.7%的受访者曾注意到生成式AI可能会产生不正确、歧视性或不适当的内容,同时担心这些内容可能导致假讯息散布或言论极端化;此外,近9成的人认为生成式AI发展过程应透过多方对话,纳入不同群体的意见。

澳洲人权委员会委员芬利指出,AI虽然有潜力改善人类的生活,但也应意识到它可能导致的人权风险,例如隐私权、偏见及歧视,以及真实资讯的重要性。她指出,民主制度特别依赖公民能够获取真实信息,以便可以做出知情决策,但是对于民主国家而言,AI引发的人权问题已构成特殊挑战。

芬利提及,目前各国政府也开始启动人权风险的应对措施,其中澳洲人权委员会在去年开发的「人权影响评估工具:银行业的人工智慧」即是一例。她指出,在与AI的互动过程中,需不断强调以人权为核心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由副主委蔡崇义、委员浦忠成、鸿义章担任主持人,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筹备处、台湾微软、数位时代、vTaiwan、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等产官学研代表,也共同参与生成式AI造成的社会冲击与人权风险之讨论。

这一场论坛亦有印尼、德国、瑞士等驻台机构派员参加,更吸引了包括AccessNow、FNF Global Innovation、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之关注;人权会委员王荣璋、田秋堇、叶大华、王幼玲、高涌诚、纪惠容,监察委员赖鼎铭、范巽绿也出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