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孤獨」的時代!專家建議唯一方法抗孤寂
对抗孤寂,增强人际与社会各种连结,增加脑韧性是最好的方法。 示意图/ingimage
人类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孤独」的时代。早在二○一八年,当时的英国首相梅伊即任命首位「孤独大臣」;遭逢世纪疫情,日本于二○二一年二月成立孤独与孤立对策担当室,希望在「孤独」手中抢下更多生命。近三年来,疫情使人们与他人接触减少,「一个人」成为一种选择,也是不得不,面对「孤独」,成为新的学习与挑战。
英国孤独大臣的英文头衔是「Minister of Loneliness」,「loneliness」在英文是倾向寂寞、孤单的意思,但中文的「孤独」却并非全然负面,精神健康基金会董事长、台大医学院精神科名誉教授胡海国分析,真正带来负面影响并造成伤害不是孤独,而是孤寂的感受。对抗孤寂,增强人际与社会各种连结,增加脑韧性是最好的方法。
社会连结 退休五力最弱一环
不过,联合报连续三年退休力大调查,「社会连结」都是退休准备五个核心能力中最弱的一环,今年平均仅五十二点九分,是退休五力分数最低,在「有被需要的关系,如需要去付出、照顾、关怀的对象」、「有相互扶持的关系」、「有无结交新朋友」等选项,填答者的分数皆偏低。
社会连结让人避免成为孤岛,咨商心理师林萃芬也表示,「人什么时候会退化得很快?就是人际互动大幅下降的时候。」胡海国建议,先认识什么是孤寂感,并对自己的生活型态、个性有自觉和警觉,透过心脑操练,「创造缘分」,维持对社会、对自然的多元感知与连结,是避免孤寂伤害最好的方法。
孤寂伤心 影响大脑也易自伤
孤寂感可从三面向检视,首先在与人共处时感觉受忽略、不被重视,再者在人际关系上感觉被孤立或隔离,最后是丧失亲密感,想要人陪的时候无人陪伴。胡海国说,孤寂感造成的负面感受,长期不只影响心情,也影响大脑,孤寂感让掌管理性思考区域的前额叶自制力变差,使人冲动,严重时自伤,甚至伤人。
为何陷入孤寂泥淖?胡海国分析,首先是「追求成就和工作发展」的生活,工时过长、强调绩效,迫使人们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再者是「过度投入资讯世界」,手机、电脑、电视的资讯丰富、唾手可得,人们很容易把工作以外的时间全投下去,若错失与日常事务、兴趣、朋友,甚至家人的连结,恐身陷「孤岛」的高风险而不自知。
善用社群 交流打气体现自我
但资讯世界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端看是否善用,社群也可能带来更多连结,例如四十岁以上熟龄族创作分享平台「Encore 安可日子」,创办人林宜静表示,平台上的「大哥大姐」们,有阅历有看法,认真生活,在平台上分享生活与经验体现自我价值,也彼此打气,相互交流。
如何做到心脑操练,胡海国建议,创造缘分是最简单的做法。他举例,不只人与人,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历史文化,例如出门跟社区管理员微笑打个招呼、去户外看看花草树木,看到美景就拍照分享给朋友、参加认识文史风俗的活动等。
创造缘分 丰富心灵维持健康
自认个性内向,更要有意识地创造并维系缘分。胡海国表示,有血缘原生家族要好好经营,与没有血缘但合得来三五好友,自然而然凝聚成「精神上的家族」,也很重要;可以主动打电话给对方,关心对方近况、聊聊轻松话题,渐渐地三五成群参加活动、聚餐聊天,有这样一群朋友在身边,就不会感到孤寂。
林萃芬也说,尽管随年纪增长,难免累积创伤和失落感,但心态保持年轻活力、能自得其乐、会对事物好奇,这些都是维持心灵自由的宝贵能力,也是预防退化、维持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