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啥喜欢"杀马特"?《FF15》审美谈

爱玩网 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瓦克五,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热词总是一阵风。“杀马特”一词早已淡出视野,却成功入列中国人的网络辞海。只要时机成熟,它就会冒出来,成为恣意嘲弄他人形象的代名词。《最终幻想15》无疑提供了一次高密度曝光的机会,自游戏主角人设被公布以来,关于这款游戏的讨论就少不了“杀马特”这个关键词:“杀马特幻想”,“十年做出个杀马特”等等。诸如此类的讥讽让人不禁以为发型才是评价游戏优劣唯一标准,也让怀揣一片赤诚的粉丝心生不悦。

追溯起来,“杀马特”和“金坷垃”这种流行词的出身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坷垃” 在北方部分地区是对成块泥土的方言叫法,而“杀马特”是英文“smart”的音译词,取其“时髦、神气”之意。为什么这样一个“洋气”的褒义词,却在国人印象中沦为和“金坷垃”一样的雷人词语?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不许再叫我杀马特!

你只看到中式“杀马特”的乖张,却没能读懂它的忧伤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首神曲《杀马特遇见洗剪吹》,将网民对“杀马特”的调侃推向高潮。歌曲中串烧的“民族风”、“心太软”、“爱情买卖”等,都是横扫城乡结合部的流行金曲,与山寨手机、理发店、县城广场、郊区超市等意象一起,构成“杀马特”生活环境的全息影像。

在中国人心目中,“杀马特”这个词代表着“忘了爱哥”、“活是罪姐”和“葬爱家族”,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缺乏谋生技能,在大城市中从事收入很低的工作。杀马特形象的最典型代表大概就是“发廊小弟”,这一群体因工作关系,需要以年轻、时髦的外表示人,因此最早实现了“杀马特化”。在他们的引领下,一批小青年不惜耗费大量发蜡发胶及染发剂,塑造出如五雷轰顶、根根直立的海胆头,蓬松如鸡窝如草垛的爆炸头,还有“状如病毒分子结构”的难以名状的发型,不仅突破重力学规律,更突破传统美学规律。

中国人心目中的杀马特,总是和诸如“忘了爱”雷人造型、以及“迩永远卟懂莪的心”之类的反智火星语联系在一起

嘲讽杀马特成为新的流行,甚至有专黑杀马特的人气微博

除了“洗剪吹”之外,他们还经常描眼线、化浓妆、挂铁链、穿体环,奇装异服,极尽繁复,用的却都是廉价地摊货。他们用着跑马灯低音炮的国产山寨手机,在QQ空间里发表大量低像素的大头贴和自拍照,在QQ群里建立一个又一个火星文名字的非主流家族。他们出没在廉价网吧,也游走在城市边缘。

一惊一乍,夸张怪异,往往源于匮乏。

青少年时期,个性、尊严与荣誉觉醒的时期,人在这个阶段往往急欲表达自己独特的存在,却普遍缺乏证明自己的资本。内在不足,就靠外在来标新立异。乖孩子炫耀成绩,富二代炫耀家境,长相好的孩子靠脸也能心气平和。而这一切都缺乏的年轻人则更容易走上杀马特之路,申明个性,吸引注意。

杀马特的背后是社会底层人士的困境

“杀马特”风格往往在进城打工年轻群体传播尤甚,他们热衷于这种风格,希望尽可能地摆脱“老土”的形象,成为他们心目中都市潮人造型。杀马特形象本身是这群年轻人努力向城市文明靠拢的产物,但半吊子不到位的模仿却反遭“城里人”的恣意嘲讽。这种时尚上的冒进,反而暴露了自身的土气,变得惊悚雷人而难以接受。经过网络的传播与发酵,杀马特很快从叛逆文化、都市时尚跌入了最底层,似乎人人都有资格充满优越感地哈哈而过,或是朝他们踩上一脚。

毋庸讳言,文化资本上的劣势无疑是新生代的城市移民融入城市生活的一道玻璃门,这种劣势可能比经济上的劣势更难以克服。

《FF15》狂霸酷叼的刻意装B设定,很容易让国人联想到那些LOW穿地心的“杀马特”

而《FF15》中拉风的战斗……

在很多人眼里和这种上蹿下跳的“尬舞”也没啥区别……

你只看到日本“杀马特”的迷狂,却没能读懂它的热望

尽管人们对杀马特这样的非主流文化抱着鄙视态度,但我们在倒推文化渊源后发现,杀马特的“炼成”,实际上受到了东瀛流行文化的影响。80年代末,日本兴起“视觉系”摇滚音乐,这股风潮从90年代开始向韩国港台、中国大陆等地区传播,成为中国“杀马特”青年兴起的一个重要背景。

日本虽是“杀马特”的源流地,但他们的视觉系却也算是舶来品。来自欧美的华丽摇滚、哥特摇滚这些极重视视觉效果、造型标新立异、另类感十足的新流派也早于日本的视觉系开始流行,并成为其先驱。

“视觉系”音乐的兴起,与20世纪下半叶电子科技的进步有密切关系,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的普及,使人们有条件获取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满足,舞台设备的进步也使得音乐表演更加丰富、立体。

当这股风潮在欧美走向低谷,却在一向善于消化外来文化的日本被发扬光大,并在日本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裹挟下,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本土化风貌。

这种杀马特造型在日本并不会招致特别的反感,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牛郎偏爱这种发型

日本牛郎店的花魁目录基本就是杀马特的百科全书

作为一个岛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影响了大和民族的精神面貌。面对无常的台风、海啸和地震,再美的事物也经常会因为灾难的突降而瞬间消逝,助长了日本人的宿命感,就如赏樱一事,日本人总把这种花期短暂的植物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感物伤怀,也希望在死的状态中保持美的永恒。大量的自然灾害也让日本人感受到生命的压抑、自身的渺小,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人的灵魂,使其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

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日本人爱美、享受美,也破坏美。只要是美的事物,他们就加以肯定。这样的审美情趣在杀马特身上得到了毫无忌惮的彰显。诡异的色彩、蓬乱的头发、怪异的穿着和迷离的眼神,都是日本人能够欣赏的美。

“视觉系”不单纯指扮相,而是综合的舞台艺术

日本人的美学观又植根于传统。在日本并不存在基于宗教原因的性禁忌,对爱与性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态度,男色文化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特别是在武士阶层十分盛行。在日本,对美貌少年的崇拜不仅限于女性和同性恋者,美少年艺伎、男扮女装的演员,在日本的审美意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浪漫的歌舞伎戏中,年轻的男主角通常就是一位苗条的白面小生。视觉系成员大多是妩媚动人的美少年,正迎合了日本崇尚男色文化的民族传统。

日本人气视觉系的颜值和逼格普遍比较高,承袭了日本古来有之的男色文化

日本又有着深厚的妖文化传统,妖怪是模糊性别的,在视觉形象上又极具非常特征性,视觉系不妨可以解读为崇妖的日本人对妖的模仿,载满对鬼怪世界的热衷与向往。

雌雄莫辨的瞬间转换,毫无拘束的表演,情绪的自由宣泄,迎合了长期压抑的日本人内心的热望。在夸张造型、浓烈色彩的渲染下,观众的内心受到冲击,欣赏视觉系成为释放自己的一个途径,这从侧面真实反映了日本民族内心的焦躁与不安。

结果就如我们所见,日本成为视觉系成长的沃土,盛行程度大超欧美,对日本本土乃至整个东亚的流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日本视觉系文化始祖X-JAPAN,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也是他们的歌迷

虽然扮相张扬至极,但没有人能在X-JAPAN直击灵魂的歌声下不为所动。他们成为潮流并不是因为“杀马特”造型,而是“杀马特”因为这些人才能形成潮流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日本,“视觉系”并不只是打扮奇特,它所指代的更是一种音乐表演的呈现方式,无论是音乐的内容、歌词的含义都要从舞台表演和自身的化妆效果中表现出来。一支视觉系乐队现场演出,舞台装置和照明效果也与普通乐队不同。然而,对于不了解音乐的社会大众来说,他们对视觉系的印象主要还是他们令人印象深刻的装扮和衣着。在中国,这一点显得尤为明显:杀马特与音乐已无任何关系,追随者看中的只是炫酷的动漫感和情绪化元素,希望用杀马特形态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独立态度。模仿者将造型与音乐分离、与现场演出分离,使造型本身成为唯一吸引眼球之处,劣质的模仿和山寨,难逃哗众取宠、有形无神的命运,沦为屌丝的廉价艺术。

和国内不同,老外对《FF15》的吐槽基本和杀马特无关,而是觉得它GAYGAY的…

由于视觉系文化的基础来自欧美的摇滚音乐,其鉴赏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吸取外国文化的知识基础和审美趣向。从这个前提来说,视觉系人群的知识层次应该要大于社会的平均水准。而事实上,最先将杀马特文化引入的中国青年,也都是家境优渥人家的孩子。

一个视觉系人士所穿的皮衣或者皮靴,价格很可能不低于一套高级定制西装;他们戴的一个耳钉,也未必比一件珠宝首饰便宜;要做出良好的视觉系发型效果,所需要的技术资材可能都需要一个高级的发型师和相关设备。日本视觉系的建立、推广与发达,与一大群前卫、优秀的文艺界人士密不可分,有着全世界最发达的娱乐产业和相关商业机器作为其载体,其非但不“下里巴人”,反而颇“阳春白雪”。这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富裕和经济发达基础上的艺术的大众化,可能这一点,才是日本视觉系和中国杀马特最深层的不同。

野村哲也笔下的克劳德是《FF》系列人气冠军,用国人的标准来看也该算杀马特发型,却很少被喷

对《FF7》时代的3D建模而言,克劳德的刺猬头恰恰是个识别度极高的标志,和《龙珠》的悟空同理

但写实化以后还是怪怪的,刺猬头应该就老实存在于二次元吧……

我之砒霜,你之蜜糖

在中国和韩国,杀马特早已成为被淘汰的风潮。尤其在中国,“杀马特”更是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标签。然而在日本,这样的审美却一直延续至今。

究其原因,也许可以归因于“有颜任性”。在日本,明星们仍然经常顶着杀马特头型出镜,那一张张能驾驭世间一切高难度发型和奇装异服的脸,辅以高水平影视及写真制作水准的加持,很难让日本的观众理解杀马特为什么是掉价的装扮。

还要归因于“有钱任性”。作为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日本的文化输出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家的。在东亚范围内,经济较发达的韩国很早就被这股风潮所影响,其次再轮到港台和大陆。现在,如果要看明星的洗剪吹发型,只能去看越南天团HKT组合。这是文化在经济的指导下流动的结果。即便日本现今不似从前那般强盛,却也没有必要向外部环境妥协,尤其是,日本本身是一个文化壁垒较高的国家,如果邻国的文化还不足以强大,是不可能反输入到日本的。

对于《FF15》的"杀马特"审美,欧美玩家认同度较高,COSPLAY也玩得很疯

在中国被耍到飞起的“杀马特”梗,只是中国国情下的产物,在日本根本就不成立。在这里,杀马特从来就没有遭遇过污名化,这里的明星仍然自豪地理着杀马特的发型,接受粉丝的尖叫与拥戴。

再讲眼光放回到游戏界。在日本,作为SE社的前身,史克威尔和艾尼克斯都是在日本逐渐做大而后走出国门对外扩张的游戏公司,因此在产品上均保存了浓厚的日本本土风格,即使是在面向全球市场的游戏作品中,仍然秉持着日本本土的审美偏好。

此外,SE社的CG制作技术放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是一流,有人说,“冒充游戏厂的电影公司”,美国有暴雪,法国有育碧,日本有SE。“杀马特”、“海飞丝”发型的出现,不仅是对本土审美的迎合,也是对CG技术的一种炫耀。你要知道,《最终幻想15》光是单个角色的头发就达到了2万个多边形,数量是前作的5倍之多。

这就是为什么《最终幻想15》仍然带给你四只杀马特的原因。这是属于他们的文化自信,也是他们的技术自信。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本站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关注爱玩APP【精选】板块,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