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權爭議多 海上保安廳執法力度受關注

日本在钓鱼台列屿与竹岛(韩国称独岛)有主权争议,海上保安厅的执法力度受到关注。近年来中国海警局船只侵入日本领海情况增加,海保厅巡逻船随行、执法时,偶会发生冲突跃上新闻版面;海保厅持续公布中国船只侵入状况,严加戒备。

日本海上保安厅相当于台湾的海巡署,任务包括维护治安、领海警备、海难救助、保护海洋环境、灾害应变、海洋调查、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关系等。

由于日本与中国、台湾在钓鱼台列屿(日本称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与韩国在竹岛(韩国称独岛)、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俄国称南千岛群岛)存在领土争议,海保厅的维权、维安行动备受关注。

日本拥有447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海和专属经济区(EEZ),陆地面积排名世界第61,但水域总面积却排名第6。为了保护海洋权益,海上保安厅每年预算达到数千亿日圆规模,人员近1万5000人。

海上保安厅将全日本海域划分为11个管区,根据去年公布「海上保安报告」,海保厅旗下拥有船只474艘、飞机92架,协助维护日本周边的海上治安。

近年来,海上保安厅的预算连年提高,主要原因就是尖阁诸岛问题。2024年的预算总额为2759亿日圆,较前一年增长13%。其中包括为了加强尖阁诸岛警备,将斥资39亿4000万日圆建造4艘大型巡逻船等。

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11日钓鱼台列屿「国有化」以来,中国船只在日本领海外侧水域航行已经成为常态化。近年来,中国海警船几乎是每天到访接邻海域、屡次侵入领海,或尾随日本渔船。

2022年,中国海警船驶入钓鱼台列屿「邻接区」次数为336天,打破先前纪录。2023年又多出16天来到352天,再创新高。2023年3月30日,中国海警船侵入日本声称「领海」范围达到72小时46分,创下日本政府将钓鱼台列屿「国有化」以来最长纪录。

而日本与中国因为尖阁诸岛主权问题冲突最严重的一次,要属2010年的中国渔船冲撞事件,当时引发中国对日本制裁。10年后揭秘,前外相前原诚司爆出是当时首相菅直人下令释放中国渔船船长,掀起政治风暴。

2010年9月7日,一艘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台列屿附近发现一艘可疑的中国籍渔船,命令其离开日本领海但遭无视,继续违法作业,并在逃跑时冲撞2艘巡逻船,导致船身破损。

日本保安厅随后以妨害公务逮捕船长,并带到石垣岛调查,船员也连同渔船带回石垣港。中国籍船长之后被移送那霸地方检察厅石垣支部。

中国召见当时的日本驻中国大使表达抗议,要求释放船长与船员。9月13日,日本释放船长以外的船员、返还渔船,但仍扣留船长并启动司法程序。这个做法引发中国强烈不满,对日本采取报复措施。

9月24日,那霸地方检察厅认定中国籍船长冲撞海保厅巡逻船的行为并非预谋,并考量日中关系,决定释放中国船长。后续还发生一名海上保安官把冲突画面上传至YouTube事件,引发轩然大波。

渔船事件发生后,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举行首脑会谈时,曾对胡锦涛表示「尖阁诸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不存在领土问题」,表达他的立场。

然而10年后,前外相前原诚司接受媒体专访透露,当年就是首相菅直人下令释放中国渔船船长,原因是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同年11月在横滨市召开,担心胡锦涛因此不来横滨参加APEC。菅直人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则说:「我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