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開情緒的心理陷阱?! 是你控制情緒,還是情緒控制你

为什么你总是在假装快乐?为什么你暴露内心会感到尴尬?为什么你总是拒绝别人的关心?是我们控制着情绪,还是情绪控制我们?

图/canva

焦虑的世界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经拥有过焦虑情绪。然而,做为如此高频率出现的词汇,很多人却不知道焦虑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因为焦虑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词汇。做为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代表着一个大类,就像超市或菜市场里的肉类一样,里头有着细分的项目。焦虑的感觉,就像是被无数个包含着只要一犯错就会全部破散的泡泡所包围,每个泡泡里都有一些可能出错的事物。

图/canva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会出错的事物,只是一些不寻常、不舒服的感受而已。但是对于焦虑的人来说,就像是推着一颗球走下坡,而自己已经与这颗球融为了一体,最后撞为碎末,仿佛世界末日。

分辨正常和非正常的焦虑

简单来说,焦虑是人处于警戒状态时的一种感受,当遇到令人害怕的事物时,我们会心跳加速或者选择逃避,同时身体会告诉我们,需要准备应对潜在的危险,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因为这是刻在我们生物本能里的「对抗或者逃跑」机制,而那些遇到害怕的事物却不逃跑的祖先,早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图/canva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经历紧张或压力大的事件,比如考试、工作面试、演讲、表演⋯⋯等,这些都会引起我们的焦虑情绪,我们会心跳加速、出汗,甚至是难以入睡,但是这些也都是正常的情况,通常在事情过去之后,我们的身体机能就会缓和过来,恢复常态。

但是当我们的身体过度警戒时,就可能发展成某种疾病,比如有人因为太害怕蜘蛛,任何有可能出现蜘蛛的场所,如老旧的教室、仓库、公园等,都会使他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当真的蜘蛛出现时,他会尖叫或者失去行动能力,甚至晕厥。因此他开始躲避一切潜在危险,甚至不去上课或者上班,那么这种焦虑就可以归为心理疾病范畴里的焦虑症了。

焦虑是由什么引起的?

目前虽然很难有确切的定论来说明焦虑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但研究已经确认了不少因素,能增加其发生的机率。

图/canva

我们儿时那些造成明显身心创伤的个人经历,在心智未完全发育的年幼时期所遭遇的创伤,往往会对之后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经历包含:

正因为如此,原生家庭的概念才会成为高频率的名词,即使是成年后,很多人也难以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阴影。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生物实验,非常生动地解释了父母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将两只刚出生的小猴子关在笼子里,一个笼子内有与母亲相似的皮毛垫子,用之来模拟母亲在身边的交互感,而另一个笼子却只有冷冰冰的铁丝网。

图/canva

在一段时间之后,在有皮毛垫子的笼子里成长的小猴子,跟正常在猴群中生长的小猴子没什么区别,活泼好动;而在冰冷铁笼里成长的小猴子,却变得畏缩、呆滞、性格暴躁。数不尽的研究都已经证明,孩子们的童年经历,对他们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童年遭遇过虐待、家暴、父母的排斥或冷落,或者是被同伴所排挤,甚至是被性侵,都会严重影响到其未来的成长发育。

如何应对焦虑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负面的情绪与经历,会在潜意识中植根于我们的思维深处,久而久之,造成了恶性循环。越是焦虑,越容易将本来无伤大雅的情境严重化,越倾向于逃避,从而使得克服这个问题也变得日益困难。从临床上来说,医师通常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来治疗较为严重的焦虑。

图/canva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透过什么方法来减缓自己的焦虑呢?那就是挑战自己的恐惧与焦虑感。以公众演讲为例,很多人害怕这个情境,是因为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如:「我在台上忘词了怎么办?」、「如果观众问我问题,我答不出来会不会很丢人?」、「如果我出汗脸红、声音发抖的话,会不会显得很不体面?」⋯⋯等。

不妨假设一下,假如你做为观众,台上表演者的失误是否会让你耿耿于怀,甚至是一直嘲笑吗?显然并不会。因此,这时就需要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否真的成立了。

当然,主观上想要立即停止自己的焦虑与担忧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只有一直保持这种忧虑感,才会感到安心,因为如果不这样考虑周全的话,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本文摘自:《脑内的猩猩:一本正经的情绪进化论》 叶庭均着,布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