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币竞赛 不如改善育儿环境

各县市生育奖励政策

自婴儿呱呱坠地,坐月子、奶粉钱、尿布钱等都是开销,1胎补助2万乃至5万元,杯水车薪。2023年全台新生儿13.5万人再创新低,各县市生育奖励金愈发愈多,婴儿却愈生愈少,生育奖励金的形式大过实质意义。

面对出生人口直直落,各县市政府不断提高补助额度,例如台南市政府原本第1胎发放6000元、第2胎1万2000元,挨批是六都补助最少,2019年调整为第3胎后从1.2万提升到3万元,2020年再度调整第5胎从3万提高到5万元,2022年首胎调高至1万元,2023年再加码调整为第1、2胎都是2万元。

台南市政府光去年生育奖励金就发放逾1.9亿余元,但光靠撒钱补助能否催出生育率?南市府民政局统计,2023年出生人数计9351人,较前一年增加437人,生育率约提高5%。

南市府民政局直言,不乐见生育奖励政策沦为撒币竞赛,演变成各县市竞相加码,但不跟进也不行,况且南市除了加码,也更致力于完善育儿环境、减轻父母照顾负担等面向,设法提高生育率。

平心而论,提振生育率固然不能少了生育补助等经济诱因,但育儿环境是否友善?如何兼顾工作与养育下一代?才是年轻人是否愿意生养的关键。

各县市政府官员都心知肚明,「没有人会为了几万元补助就生一个孩子」,然而,福利政策一旦加码就不容回头,即有民代私下表示,不支持加码再加码,一再加码,出生率增加了多少?徒劳也伤财。

抢救生育率有没有万灵丹?数据会说话,台湾发放生育奖励金行之有年,惟多年来,生育率却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低,年年花大把纳税人的钱,却无法有效解决生育率低迷,是时候全面检视整体生育政策,把钱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