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币救观光只是安抚业者

(图/本报系资料照)

交通部今年编列53亿元特别预算推出吸引国际观光客方案,目标设定600万人次,并喊话2024年要回到疫情前的1200万人次;为此,5月也将对自由行旅客发放5千元消费金。然而,撒币如果有用,那么今年1至2月来台旅客人数就不会仅62万人次,这代表「撒币救观光」纯粹是为了暂时安抚业者反弹,并非从根本解决问题。

民进党执政以来来台旅客未见增长,且逆差逐渐扩大。据统计,2009至2015年来台旅客数年均成长15.6%,而蔡政府执政后,若排除疫情锁国期间不看,2017至2019年平均仅成长3.6%,显示观光产业早在疫情前就危机重重。

疫情爆发后,来台旅客数出现断裂现象,观光局提出的因应作为是大举动用观光基金、编列特别预算。去年,中央政府总预算中的观光局预算为47.3亿,但今年光是特别预算就编53亿,目标是今年旅客要达到600万人次,其中包括100万陆客。

然而,蔡政府开放国门后,实际来台观光客仅有消费低、停留日短的东南亚旅客人数恢复较佳,日本客依旧稀疏,显示撒币并非对症下药。

蔡政府必须省思,陆客曾占来台旅客总数的4成,是推动国际观光的主要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中华民国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六都旅行公会、台湾旅游交流协会,今年初以来就接连前往对岸拜会国台办及职掌观光的负责人,盼恢复两岸旅游交流合作,逐步恢复两岸昔日航线,并开放观光团及自由行旅客来台。

但放眼全球国际旅游市场其实早已逐渐复苏,相对于日、韩及东南亚各国都已摩拳擦掌开始大赚观光财,台湾在后疫情时代的观光政策不仅是起步慢,也缺乏超前部署。

台湾要打造高值化、主题化及国际化的观光环境,仍有许多问题极待解决,其中包括面对缺工与缺才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引导东南亚在台工作者投入旅游业?面对高龄化社会来临,又该如何盘点旅游业游乐区并协助转型?又或是最基础的「台湾好行」已上路多年,迄今却仍存在标示不清、班次不足的问题,导致国际客难以畅游台湾的问题又该如何补强?另方面,CNN Travel报导台湾险象环生的交通令人却步,交通部及内政部也应尽速研拟人本交通的政策配套,设定零死亡愿景,避免让「行人地狱」影响观光发展。

交通部观光局虽即将改制为「观光署」,但未来若仍只是沿用既无效益又浪费民脂民膏的「大撒币」,就以为能带动国际观光发展,台湾观光业者恐怕真的只能继续自救了。

(作者陈建宇为前交通部长、凃维穗为国政基金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