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撒币抢救观光业 不如形塑特色化

工商社论》

暌违三年,「台北国际观光博览会」刻正举行,业者希望能借此争抢疫后观光商机。事实上,历经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干扰之后,自去年底起,随着各国边境陆续解封,让闷困多时的旅游再度升温,全球各国政府无不采取各种措施,借以吸引国际观光旅客。台湾在吸引国际观光旅客上亦不例外,今年初政府公布选择以日韩、东协、港澳、欧美等四大市场为方向,同时从今年5月起针对国际观光团客,每月每家国内旅行业者补贴50团、每月每团提供5千~5万,以达到年度吸引600万旅客为目标。

面对服务业替代制造业为经济成长不可或缺的引擎之下,我们认为,观光业是其中最值得投入国际化发展的产业项目之一;再者,从产业关联的观点观察,不但可以因应国际商务人士或观光旅客需要,增加外汇收入,而且亦对促进国际贸易或敦睦邦谊,带来正面贡献。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政府在抢救进而推动观光业国际化发展策略上,透过炒短线、急就章「撒币」作为,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效益。

亦即最近三年以来,政府在抢救观光业因疫情而陷入困境上,皆是利用「观光发展基金」和特别预算进行补贴。客观言之,疫后解封之下即使没有采取撒币补贴措施,境内仍必然会呈现旅游热潮。至于境外国际观光团客来台方面,透过撒币补贴反让业界批评齐头限额,除了严重打击优良旅行业者,制造借牌乱象之外,完全没有永续观、独特观、大局观、全球观发展蓝图,此与邻近亚太国家比较,不禁令人怀疑台湾观光业未来真能永续发展?

检视近年以来,台湾观光业在政府推动免签及增加邻近国家航班,以及自2009年起大幅放宽陆客来台观光限制或开启两岸直航等措施配合下,依据「世界经济论坛」从2007年起每隔二年所公布的「旅行及观光竞争力报告(Travel and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全球排名,虽台湾从最早的43名上升为疫情爆发之前的30名,但仍落后于亚太部分国家。例如:日本第4、香港第11、新加坡第13、南韩第19、马来西亚第26,显示台湾观光业存在进步空间。

从上述「旅行及观光竞争力报告」的调查内容加以分析,台湾观光业国际竞争力排名落后影响因素,除了难以与欧美观光大国的条件比较之外,其实存在与日本类似的文化之优、山林之胜与田园之美等优势。例如世界五大瑰宝之故宫博物院、特殊的南岛原住民文化、全球自然奇观之玉山、纯朴的东部乡野,以及汇集各地的中华美食、分散市井的庶民小吃等资源,为何观光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不如邻近国家?

其实,台湾在推动观光业国际化发展上,并非观光资源有限,而是提高观光业竞争力必须具有的「特色化」之思维不足。换句话说,台湾观光业旅游基础建设的完备性与旅游友善服务之亲和性等普遍较为薄弱,导致无法呈现特色化,是造成国际竞争排名不如其他国家的关键。这些重要指标,除了人文与自然资源之外,包括观光政策规划、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公共建设、人力资源运用。亦即如何提供国际观光旅客来台之后,在欣赏特殊且多样地理景观的同时,能够体验深度且多元丰富文化、乡土、美食,彰显台湾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色,为真正关键之所在。

很显然地,未来政府在抢救进而推动台湾观光业国际化发展策略上,与其利用炒短线、急就章「撒币」作为,不如因地制宜策略,除了提供完备的基础建设与亲和的友善服务,不断改善观光环境、提高旅游品质之外,如何设计更多客制化、高值化、主题化、深层化等能够更加彰显台湾特色国际观光行程,同时采取灵活国际行销与宣传,借此吸引不同类型国际观光旅客来台,进而增加在台消费能力,是台湾观光业国际化发展的王道。

在此同时,由于服务业在发展基础上,不但是属于具有高度市场导向的产业型态,而且为存在不易分割、松散异质、无形易逝之产业特性,此对小型开放经济体系、内需市场规模狭小的台湾服务业,包括观光、医疗、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之未来发展而言,根本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所以推动台湾服务业朝向国际化发展,也已成为其生存必经之路径,亟须政府与产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