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創教育──打造一套0到IPO之大學產學營運生態系
【文.王保进/中原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
从教育部推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到推出高等教育深耕计划,在进入第二期程的二十年中,强调学生本位之学习成效确保一直是计划之轴心,而学生创意创新能力与成果之培养与产出,更是计划关注之重点。因此,以创意、创新、创业为内涵之三创教育成为大学校院校务治理、课程与教学、产学合作、及学生学习之重点,纷纷成立三创教育与发展中心作为推动相关业务之专责单位,使得三创教育相关之课程、活动与竞赛,在政府机关与大学院校遍地开花的开展。三创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透过课程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意设计潜力及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再进一步结合学术与产业界的力量,透过创业竞赛及观摩学习,将学生创新设计变成与民众生活相关之商品,最终若能有完善之商业或经营模式规划与设计,则可进一步成立公司,甚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以达到创价之目标。整个三创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迎接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所需的人才,并活化整个国家社会之产业结构。
自政府推动国立大学校务基金,以及私立大学需自筹办学经费之制度开始,产学合作成为公私立大学拓展财源之重要管道之一,使得大学校院纷纷设立负责产学合作之行政专责单位,期盼透过争取产业界资源,一方面协助产业解决技术障碍,促使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为学校挹注办学资源。特别在当前国内大学校院面临少子女化浪潮下,学杂费稳定收入面临极大之压力,更凸显产学合作对学校办学资源筹措之重要性。
自知识经济的概念出现后,大学校院教师如何进一步运用知识成果创造财富就普遍受到重视,教师创业家(Entrepreneur)一时成为政府部门与大学校院相当关注的议题。因此,为使大学校院教师除参与企业经营或担任董事外,也为使产业资源与大学交流,以及学校取得资金去做更合适学校发展的运用,教育部已松绑现行规定并明确规范教师兼职事宜,以利大专教师设立公司之推动,以期能改善高教环境生态,让校园有育成新创事业的土壤;而国科会也在2017年起透过「价创计划」,以鼓励大学研究人员成立新创公司。
因此,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为使大学之环境内,相互作用的所有因子间具交互作用而产生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传递,以形成一个健康有机体,大学校院产学功能不应再仅局限于产学合作,而是需要更进一步建构成一个产学营运生态系。本文就旨在结合三创教育与产学营运,探讨大学校院如何打造一套以师生创意为基础,进而建构创新、创业及创价之从0到IPO之大学产学营运生态系。
创新萌芽
大学校院师生将创意所产生之创新设计,通常代表内涵之新颖性(novelty),代表与现况有显著不同并能产生价值,因此创新可能会以新产品、新技术或新服务型态的形式展现(Tushman & Nadler, 1986),在组织中只有透过行政与创新者合作,有效执行创意才是创新。对于教师而言,创新萌芽主要来自于学术研究或产学合作之成果,行政只要建构合宜之研究文化,并营造适合于教师需求之学术研究基础架构即可,但对学生而言,创新萌芽就需透过课程规划与活动办理来促动。
根据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期刊于2009年所提出之创业教育整合模式,大学校院对于创新教育体系之建构,包含师资、课程、教材、社团及竞赛与活动等元素。其中师资部分除学校教师外,目前社会有相当多元之三创教育业师可供大学校院选择;而社团则可结合创客基地,依据学校之系所结构,组成适合学生创新之社团。以下分别说明「课程规划」、「教材与教学设计」及「竞赛与活动」三项要素:
一、课程规划
从π型人才培育来看,创新课程包括通识、系所专业与跨领域三个部分。其中在开设有关创意创新之通识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了解与活用多元之创意问题解决(Creative problem solving)方法,如脑力激荡、SCAMPER、六顶思考帽、世界咖啡馆……等,而关键之学习评量可强调学生透过团队合作所完成作品之原创性(originality)及实践性(reality)二个面向之成效,甚至能参与校外创新创意主题的发表活动或竞赛,以达到激励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创新产品之思考历程、团队合作、及问题解决能力。系所专业课程则在鼓励教师运用开发创意(教育课程)、创新(主题或专题)、创业(商业化)教学策略,依据产业需求或政府推动政策,结合系所专业,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发掘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历程,进而产出应用专业能力之创新产品。跨领域学程则是基于三创教育之内涵,在符应时代变迁与社会需要,如当前对永续发展SDGs目标追求,整合学校系所专业所开设之学分学程,结合不同专业师资以鼓励不同系所学生共同修课,以达成科技整合而产出创新产品之目标。
二、教材与教学设计
对于三创课程之教材需考虑到产业之差异,但通常包括创新创业的经典书籍以及最新的学术研究论文和杂志之产业趋势发展文章等书面教材、有关创新创业之影音教材及产业现场之参访见习与案例分析等三类。而教学设计除传统讲授外,包括个案分析研讨、小组讨论、实作模拟、创业家演讲及主题式问题解决等多元方式都是可行之作法,并可从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表达之能力。
三、竞赛与活动
在创新竞赛与活动方面,除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之创新创业竞赛外,大学校院之产学营运单位,宜积极申请争取教育部每年均推动之「U-start创新创业计划」及「大专校院创新创业实战模拟学习平台计划」二项计划,以提升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优化校园创业环境,提供学生创业实验与实践场域,进而将创新创业课程衍生的团队成果研拟完成创业提案,并透过平台「教练团」与学校辅导单位的引导,体验虚拟的群众募资历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业育成
当教师与学生透过创新萌芽的研发成果或创意作品,经评估市场化价值,完成创业提案后,基本上已经完成创业从0到1的阶段,大学校院产学营运的工作就在透过创业育成之功能,将由师生基于科研成果与创新设计之核心技术,进一步发展成为衍生新创研发服务公司(即校园衍生企业)。产学营运创业育成之功能如下:
一、扶植校园衍生企业
师生团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往往不是技术之研发,而在于公司营运模式的建立,包括公司名称、宗旨与营运地点、营运范围、经营团队成员及组织架构、人员之权利与义务、财务、会计、盈余分配与回馈制度、及停业处分等攸关公司成立之要素。因此,产学营运应发挥创业育成之功能,运用学校空间,辅导协助师生团队成立实体之校园衍生企业,协助资金筹募、营运辅导、市场行销及申请政府贷款等辅导,以协助新创企业壮大。
二、争取产业创新研发相关计划,偕同产业培育人才与转型升级
创业育成除扶植校园衍生企业茁壮外,亦可结合系所专业与教师研发能量,偕同产业资源,争取政府各部门所推动之产业创新研发计划,与产业共同建立高阶研发人才培育机制,提升双方研发能力及产业技术,鼓励学校研发团队衍生新创研发服务公司,以支援产业创新发展,或与合作企业成立创新研发部门,协助产业转型升级或发展新商机。
三、辅导新创企业参加国内外创新技术博览会或发明展,协助产品行销推广
对师生新创企业茁壮而言,在育成阶段最迫切需要的是市场曝光机会,此时创业育成即可协助盘点各项创新技术博览会,挑选新创企业适合参展之管道,以增加市场曝光机会,争取资金挹注或行销产品与技术。
四、结合校友力量,成立投资公司,共同扶助师生创业
大学校院过去多是透过校友募款,透过单笔捐款给学校,以协助校务经营与发展,但单笔捐款都仅能发挥一次性功效,而无法发挥协助学校「钱滚钱」扩大财务。因此,在政府放宽大学创新创业之条件下,产学营运应结合校友力量,成立民间创投公司,采独立基金营运模式,选择适合之校园企业标的进行投资,衍生高投资报酬或高孳息,并在章程明定盈余成数回馈学校,且为学校带来长久效益并扶植校园新创企业。
创价加速
在完成对师生新创企业之育成协助与辅导后,为使产学营运能真正落实三创教育生态系之建构,并为学校创造财源,产学营运的最后一哩路即是创价加速功能的发挥,最终能达到扶植校园新创企业IPO的目标。有关产学营运创价加速之角色主要如下:
一、协助师生新创团队争取价创计划,壮大市场竞争力
国科会为达到协助校园师生创业团队完成IPO最后一块版图,推动「新型态产学研链结计划-价创计划」,以能达成协助师生创业团队建立产学研连结创新研发之生态系统,提升研发成果商业化之可行性。对符合政府产业创新政策推动方向,具潜力发展为破坏式创新且技术已成熟可于1-2年内出场成立衍生新创公司或受并购者,优先考虑经费补助。为达成师生企业创价之目标,产学营运应评估并协助师生新创企业,创业引入学校企业管理专业师资组成团队,就核心技术原创性、市场分析与商品化规划、商业模式与预期效益、产品、技术与营运模式的成熟、及执行团队之专业性与完整性,完成计划书争取价创计划,以透过政府之资源挹注,壮大新创企业之市场竞争力。
二、成立智财管理公司或辅导机制,协助新创企业之专利申请与布局
专利、商标、营业秘密等智慧财产是校园新创企业迈向市场化之重要资产,因此协助新创企业之创新研发管理、智慧财产管理与技术资产管理,将影响校园新创企业持续研发、制造、销售等营运模式之重要关键。特别是对专利的申请、专利布局、及专利地图之建立,都需要产学营运创价加速功能之发挥。在教育部已经研拟放宽大学校院成立100%持股智财管理公司法源,协助学校有效管理及运用研究发展成果之契机下,产学营运可透过校友资金成立之投资公司与学校自有财源,成立智财管理公司或建立辅导机制,以协助师生新创企业完成核心技术专利堡垒之研发、申请与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甚至在发生专利侵权纠纷时,提供法律之协助。
三、成立产业加速器,从人才、资金及法制提供新创团队IPO之协助
校园师生新创企业迈向IPO的过程,最迫切需要的是人才、资金及法制之协助。因此,为扶助校园新创企业顺利迈向IPO,产学营运生态系统之建置,势不可缺乏产业加速器之建立,以提供新创企业营运人才需求、合作发展合适商业模式、链结国内外创投与天使基金及强化资源链结与国际网路争取商业合作机会之功能。目前我国大学校院中已有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与中原大学成立产业加速器,且绩效卓着,并由经济部中小企业列名于年度创业报告中,可作为大学校院设立之标竿。
结语
在教育部从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到高等教育深耕计划之引导与资源挹注下,我国大学校院之创新创业已呈现百花齐放之特色,各大学也透过产学营运生态系之建置,发挥协助师生创业从0到IPO之陪伴角色与功能。然一套完整大学产学营运生态系之建置,仍需政府相关部门之协助。
综观政府对大学推动创新、创业及创价三创教育之角色,教育部主要在创新萌芽之辅导,经济部是创业育成之协助,国科会则负责创价加速之催化。然大学师生创新创业从0到IPO之历程,期间所有相关因素是环环相扣,实在很难做明确之功能区隔。因此,为确保大学产学营运生态系能确实发挥协助与辅导师生创业,并透过创业迈向市场化之创价,为学校挹注办学资源,除大学校院本身之努力外,亦需政府能发挥跨部会之整合功能,整合教育部、经济部、国科会及其他部会之资源与角色,才能有效协助大学校院打造一套从0到IPO之三创教育产学营运生态系。以专利申请、布局与地图建立为例,教育部为鼓励大学师生创业,在各项评鉴与补助机制中,多将专利申请列为KPI指标,但大学在专利通过后,需要自行负担一笔数量庞大之维护经费;其次,专利审查与维护之功能由经济部负责,当大学发现专利已无市场竞争力或专利所有人之教师不愿再支付一定比例之维护经费下,却无法申请放弃专利,导致维护成本不断垫高,形成严重财务负担;最后,大学之专利申请多是师生将单一研发成果申请专利,缺乏专利布局与专利地图建立之格局,甚至也无力负担专利布局与地图建立之庞大经费。因此,对专利申请、布局与地图建制,甚至专利堡垒之形成,都需政府整合教育部、经济部及国科会之资源与功能,以能协助大学校院产学营运协助师生新创企业,透过专利的获得提升企业资产,强化市场竞争力。
◎参考资料
Tushman, M. L. & Anderson, P. (1986).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1, 43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