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要像苹果?科大讯飞录音笔售价高达5999
(原标题:科大讯飞消费硬件的推新逻辑:把录音笔做成“宝马”,商业模式要像苹果)
9月1日,科大讯飞一改以往推单品的风格,在京召开最大的综合性产品发布会,一口气发布了科大讯飞智能录音笔SR901、SR702、SR101,以及科大讯飞首款智能TWS耳机iFLYBUDS四款新品。
科大讯飞副总裁李传刚表示,将智能录音笔命名为X系(如901为9系),源于其对汽车品牌宝马的喜爱,目前科大讯飞录音笔已经推出13579系整个家族系列。“宝马的品质和操纵感、驾驭感体验非常好,所以当时做录音笔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这个品牌能成为智能录音笔当中的‘宝马’。”
录音笔外,TWS耳机成为令业内最出乎意料的新品。科大讯飞轮值总裁、消费者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胡郁在会后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透露,该产品是“自上而下”推动的,且大概在两三年前,科大讯飞跟中国移动咪咕集团合作过一款TWS运动耳机,受限于当时TWS芯片等技术尚未成熟,最终并未成功。
“不管以前是不是失败过,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胡郁表示,从产品定位看,发布耳机并不是把耳机看成语音的入口,产品背后的逻辑还是瞄准科大讯飞其他产品已经拥有的客户群。“希望能够在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人群中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
在AI从业者看来,智能语音是未来最重要的交互入口,但目前语音交互仍没有成为主流的人机交互手段。胡郁也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并不代表着我们就不发展了,我认为还要5~10年的时间。”
三款录音笔产品定位各有不同。SR101是面向职场新人和学生推出的入门级新品,SR702则是科大讯飞继SR701之后的旗舰之作,面向商务和专业人群。
相比之下,尊享版的SR901拥有堪比手机的配置及价格:全陶瓷机身、6.01英寸AMOLED屏幕、64GB存储空间及4000mAh支持18W快充聚合物锂电池,三摄配置和2颗哈曼MEMS定向麦克风、10颗全向麦克风,其售价也高达5999元。
而SR101定价最低,仅599元,转写终身免费并享有3年5GB云空间服务。售价3699的SR702和SR901搭载了更多的新功能,包括行业首发的离线转写、OCR图文识别、视频字幕等新,同样购买随硬件赠送转写和翻译服务等,自激活之日起,另赠3年20GB云空间服务。
参会者在会场体验录音笔产品。来源:科大讯飞
对于产品的定价,李传刚回应道,“我们用适合于6000元价位的配置来做产品(SR901),一些用户需要握持感,需要品质,需要品牌,不在乎价格,所以我们推出了适合超高端群体的901。在低价位段,我们也有599元的产品,针对于学生群体,这是个良心价、白菜价。”
与普通TWS耳机不同,科大讯飞智能耳机iFLYBUDS瞄准商务办公场景,核心功能之一是通话实时转写,可支持常规电话和网络电话,且对于多人会议支持自动区分讲话人。通话开始时一键录音,通话过程即可转成文字,在通话结束后可以形成智能摘要,自动提炼重点内容,还支持对通话内容进行快速查找、多终端分享(手机端和电脑端)和编辑等。
胡郁指出,TWS耳机产品和录音笔、翻译机“是长在一个底座上的”,区别不过是形态的不同,“使用录音笔、翻译机的人群,也会使用这款耳机,例如他在开车就会有这个需求。但我们也不会局限于现在的人群,还会进行持续再扩大,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对于未来是否会扩张更多的创新品类,李传刚表示,目前产品推新的逻辑还是围绕内容整理、记录、保存以及知识的分享,“把这条路做扎实,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并不是说传统的录音笔卖多少,我们就只能卖多少。”
卖硬件是参考苹果的商业模式
“语音有被记录、被翻译的需求,很多人都问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软件在手机上,其实我们也做了,但是很快就发现有几个问题。”
谈及科大讯飞做硬件的原因,胡郁表示,“第一软件的效果不是最优的,例如901(SR901录音笔)上面有12个麦克风,没有一款手机有12个麦克风,它没有必要。另一个问题,关于商业模式,你是按内容、次数收费还是怎么弄?现在我们把它转成硬件产品,是参考苹果卖硬件的原理,直接买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
另外,胡郁认为,科大讯飞做硬件有天然优势。做硬件需要做好长周期投入的准备,这跟科大讯飞研究核心技术类似,“板凳能坐10年冷,在基因上二者有相同的地方。”
而“找到正确的人”也是科大讯飞能把硬件做成的原因,据悉,负责录音笔相关业务的李传刚曾任LG(中国)电子营销总监,以及小鱼儿科技合伙人兼销售市场总裁,具有丰富的硬件产品的市场经验。
“核心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销售经验,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成功。”胡郁表示。而产品、技术和场景,被胡郁看作推出硬件产品要考虑的三个要素。
其对时代财经表示,科大讯飞内部有两种机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比如TWS耳机这个事情就是我要做的,虽然之前做失败了,但我还要做第二个,因为我在这方面考虑的时间比较长,有很多的想法,也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但执行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
“自下而上”则是要了解一线的需求,由最接近消费者的产品经理提想法,再一层层的通过,立项评审,然后进行小规模验证。在立项过程中,还要考虑需求牵引和技术牵引。
“比如说我们这次加入的离线转写功能,确实在网络信号不好的时候,可以很好地解决用户需求,但跟在线转写的效果比肯定有差距。这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由于硬件产品资金、人员的投入规模和研发周期都远大于软件,科大讯飞走的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路线。“其中有2/3项目可能都被pass掉了,只有1/3能够被做出来,做出来还有很多是不能一次成功的。”
胡郁认为,科大讯飞现在的智能硬件规模还是太小,“现在科大讯飞每款智能硬件的销售规模在几十万,每一类产品在几个亿。我们没有遇到2010年智能手机的机会,如果有那样的机会,我们会全身心去做,但现在还在摸索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