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温暖之光 实践贫穷者尊严

(图/达志影像)

今年是大选之年,各候选人纷纷提出动辄数亿、数百亿元计算的政见,欣见各项福国利民政策的论辩成为选举主轴。但如果过于简化社会问题,或者只是流于竞相加码的大撒币比赛,则是令人担心。国家政策资源的配置不能不慎,更期待有权力者能以社会群众为师,致力改善社会不平等。

联合国组织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请世界各国在当日提出有关消除贫穷的具体活动,唤起对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与援助,这也正是台湾最需要面对的社会议题。如同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17项指标的第一项「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贫穷」,消除贫穷应优先于任何施政。

长年以来,台湾社会基层的温暖之光,总比政府施政来得快速且有效率,而那些良善微光,让不同的弱势者得以借着这点光走出黑暗。直到今日堪称富裕的台湾,很难想像仍有学生因家庭贫困被迫中断学业。一位熟识的国中校长舍弃任何担任明星学校校长的机会,只选择在最偏远、最缺少资源的学校从事教育志业,每天奔波为学生筹募生活费、照顾学生三餐,自己走过的路,深刻知道贫穷代代复制的苦。「教育之道无他,唯有爱与榜样而已」。

教育平权不仅是在校园应该要做的事,也包括在资讯和文化的平等权利。政府每年倡导阅读日,鼓励学生阅读,但曾经思考过有多少偏乡孩子因为地区、经济的贫穷无法享有阅读的权利,也因此失去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一位退休长者在自己的家乡捐献毕生积蓄订阅刊物,实现弱势学子的文化平权,让教育的种子在故乡萌芽茁壮。

民间在政治以外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良善召唤,让拥有资源的人愿意将自身拥有分享出去,更重要的在于落实福利循环,以「优势观点」看见每个受助者的优势,培训他们也可以有能力,进而从受助者成为助人者。身心障碍者透过复能及专业技能指导,训练他们为独居长者整理家务、清洁环境,或者修缮房屋、水电工妈妈为弱势家庭修理电灯设备等,这是最暖的修缮、行善。

2022年台湾低收入户人数为28.8万人,占全台总人口1.25%,台湾贫穷率仅1.3%,远低于日本贫穷率15.4%、南韩15.1%,台湾贫穷率比起日韩,还不到十分之一。这些乍看美好数字的背后,隐藏的是法定贫穷之外的更多看不见的实际贫穷人口黑数与接不住的断裂人生。

如果从低收入户的年龄族群来看,台湾65岁以上贫穷人口(低收入户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2万5千人,2022年则达到4万5千人,几乎翻倍。加以过去3年来,疫情冲击庶民经济,加上通膨来袭,低收入家庭雪上加霜。据主计总处统计,2022年所得最低20%家庭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达到3.1%,远高于所得最高20%家庭的2.82%。低所得家庭的通膨率皆高于高所得家庭,显示低收入族群面临更高的物价压力。

中秋、重阳节只能烤肉、发敬老重阳金吗?缩短贫富差距不能只是靠个人或民间努力来达成,也不能只是归於单一问题。维持贫穷者尊严,是最基本的人权,让每个人能有尊严活着,期待各个候选人能有更全面的政策蓝图。(作者为雍展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董事长)